圍紀實驗室
注册
Advertisement

第1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1)
  第一章:
  1
  我实在不希望像有些人一样,到死都没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我真希望知道自己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就在床底下
  ——视而不见的人生答案
  诺厄?高菲德从来不相信自己还能够找到热情。他告诉我,从读大学开始,在8年内他已经走过了东西海岸分属4个州的6座城市,总共换了10份工作。可是当我们再一起把他工作过的公司一一列出后,才发现8年内他换了至少16份工作。他从来没有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待到让自己有升迁的机会——所有工作都在基层,而且其中的三分之二都属于营销领域。他做过分发免费的咖啡冰砂和金快活龙舌兰酒的工作,在WNBA和NBA比赛时举过广告牌,帮李维斯牛仔裤设计过广告活动方案,尽管最终未被采用。在他这段游历中最风光的时候是跟洛史都华的乐团一起痛饮科罗纳啤酒,和篮球明星凯文?加内特站在同一个球场上。他今年30岁,暂时失业,他哥哥要他别再混日子了,并说他是个逃避责任的人。
  诺厄并不是在逃避责任,你也不能怪他不肯尝试。我对逃避责任者的定义是:认为所有工作都很烂,而且不屑于动手实干的人。但是诺厄可以高高兴兴地每天工作16个小时,只要他认为那是他该做的事情。他太渴望找到生活的热情了,惟恐自己从来没有拥有过它。虽然他知道找寻生活热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他真的很想得到一个答案。
  那天晚上我去跟诺厄见面,他住在旧金山普雷西迪奥的部队的老房子里,和三个室友合住一间公寓。我们开了瓶啤酒,并在他整洁的起居室里坐了下来。他因我的到来而感到非常兴奋,我估计他在我来之前应该刚用过吸尘器,因为那里闻起来有股电器马达的味道。他看起来非常内向,常被自己的一些想法困扰著,可也并不是那种阴郁的闷葫芦或网络迷——那种傻乎乎的,精神状态也许有点不稳定,一会儿直觉力很强,一会儿又变得呆头呆脑的类型。他是个运动迷,父亲以前是布兰代斯大学的橄榄球球星,后来在密尔沃基勇士队下的一个小棒球联盟担任捕手,他妈妈则做过20年的护士工作。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种特殊的天赋可以贡献给这个世界,”他苦恼地说,“我实在不希望像有些人一样,到死都没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我真希望知道自己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究竟是为了什么。”他看着我,好像我可以从空气里把答案抓出来似的。我们沉默了很久,我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我也不确定自己为什么到这里来,为什么他的故事会引起我的兴趣。
  他继续说道:“你有没有见过或听说过迪克?韦特——一位大学篮球评论员?他热爱他的工作,你可以每天把他锁在运动场里16个小时,他连表都不会看一眼,为什么我们就没有他那样的热情呢?”



第2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2)
  我瞥见茶几上有一本关于本?霍根的休闲书,诺厄拿起书翻了翻。“这本书让我激动得全身起鸡皮疙瘩,霍根才是真正的高尔夫球高手,老虎伍兹算什么?根本没人了解霍根,就像没人了解我一样。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霍根,那家伙具有了不起的专注力,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拥有那种专注力。”
  诺厄非常想听我的意见,我则选择了一个更轻松的话题:“你哥哥是做什么的?”
  “他在南加州做财务方面的工作。”
  “那他喜欢这份工作吗?”
  “那并不是他期望的。他性格沉稳,做事踏实,有自己的房子。他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知道的,有些人会一直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可是有些人则不会。你要找个了解你的人帮忙,而不是你哥哥。”
  “我不知道。但我现在也开始同意他的看法了。到底我还要花多少年去找答案,什么时候我该真的放弃寻找,好好去过自己的生活?”
  “放弃寻找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承认自己根本找不到答案。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那种热情的。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发现吗?你认为所有人都能有那种热情吗?”
  “没这回事。”再不这样说的话,似乎就有点不负责任了。“我知道有一招,很重要的一招。”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这样的话肯定会害他多受几年折磨。“有些人天生就拥有那种热情。有些人却从不知道什么是热情,而且对此也并不在意。我想你是真的很困惑,想找到它——我想你的寻找应该已经有点眉目了,我的意思就是,你已经跑遍了全国各地去寻找——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吧。你那么困惑,这其中也一定还有什么缘故,没有热情的人根本就不会这么做。”刚开始这趟探索之旅时,我并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可是听了足够多的故事之后,这件事就逐渐清晰起来了。年轻人常说:“我感到有种冲动,心里有片真空。可是我并不想投入到什么特定的事情中去。”但是,那些真的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人却能记得刚开始的感觉。“那种被召唤的感觉起初很低沉很模糊,其实那种想要投入到什么事情中去的冲动就是一种召唤。”
  诺厄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哇!没错,我的困惑本身就是征兆。”
  “所以,继续找下去吧。”
  “如果这八年的寻找有点成绩的话,我自己的感觉可能也会好一点。”这又是另一个有趣的问题。难道你找到热情之前,全都是在虚度年华吗?我听过很多人这么说:“等我找到自己的方向,人生才算真正开始。”这是一种谬论。我告诉诺厄:“听起来,你这八年学了不少销售方面的本事,而且这些也都是你需要的工具。也许这就是你销售咖啡冰砂、金快活龙舌兰酒和李维斯牛仔裤的意义呢?你在那里学到的销售本领,也许有一天你就会需要用它们去推广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



第3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3)
  诺厄全神贯注地听着,于是我又给他讲了我弟弟的故事。我弟弟在与人相处方面真的很有一套,而且一贯如此。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一直都是个业务员。可是他对这份工作从无热情,所以认为自己就是个没有热情的人。家里人总是跟他说不用烦恼,等他钱赚得更多时,对工作的感觉就会比现在好很多。可是他真的很困惑,最终他还是放弃了销售工作,回到学校学习医药学,并成了一名护士。
  “他喜欢那个专业吗?”诺厄有点急切地问,脸上亮了起来。
  “非常喜欢,他总是迫不及待地去医院工作,而且经常跟病人聊天。我告诉你这个故事是因为他把自己那与人沟通的天赋——以前他在销售上磨炼出来的才能——都用到后来的护理工作上了。这让他成了一名出色的护士。同样的天赋,同样的才能,可是却不是用来卖保险,卖肉食,卖宾州石油,而是用来帮助别人。”
  诺厄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情,好像我的话是他所听过的最有启发性的话语。“那也是我想做的事!”他脱口而出。“你也想做护士?”我困惑了。
  “不,不——我也想帮助别人……”
  “很好……”我的话没说完,接下来诺厄所说的话更是出人意料。
  “我想帮助别人改进高尔夫球技。”
  改进高尔夫球技!“真的?”
  “对。这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我愿意做这件事。”
  我心想这肯定是在开玩笑,可我感觉他却很认真。“等一下!如果你爱打高尔夫球,为什么从来没做过这一行?为什么你要走遍全国到处流浪,弄得自己破产,活活受了八年的罪,而你的热情实际却在高尔夫球运动上?”
  “以前我从没想过可以把高尔夫球运动当做一种助人的方式,我的意思是,当我在教别人的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别人。”
  也许他每次想把打高尔夫球当成职业时,总是有人给他泼冷水,他肯定了我的这个推测。他曾经跟老师提过他爱打高尔夫球,可是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于是他去上了两节帕蒂?威尔森的每小时100美元的讲习课,因为威尔森是硅谷最权威的职业咨询师,以协助创业者发现自己的梦想而闻名。诺厄对她的建议寄予厚望,也投入了大把积蓄。她问他:“如果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手到擒来,你会做什么?”他说他想帮助别人改进高尔夫球技,但她匆匆略过了这一点,好像教人打球这种事不符合他的大学毕业生身份似的,那次课程很失败。
  “你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
  “反正我的球技也没有好到可以挤进高尔夫球专业俱乐部的程度。”
  “高尔夫球运动是个上百亿美元的产业,诺厄!很多工作不一定非要超级专家不可的。”诺厄的反应就好像以前从来没有人对这件事表现过兴趣似的。
WWW.HQDOOR.COM§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4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4)
  “我能给你看样东西吗?”
  “当然。”我试着多支持他。
  他走进卧室,把手伸进床底下,拖出两个手工制的器具——一个挥杆练习器和一根安装了新式握柄的推杆,原来诺厄是个发明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家伙花了八年时间去寻找自己的热情,其实答案一直就藏在他的床底下。
  他说:“有了这种新式推杆,我就能帮助很多打高尔夫球的人,帮他们把角度放得更宽。”
  “诺厄,为什么你不去品恩、威尔森或耐克工作?”
  他说那些制造商的入门职位都在销售部门。“向专业俱乐部兜售商品会是什么感觉?我不知道。我觉得自己不会喜欢。”
  嗯,入门职位的确是个问题,所有的入门工作都会把天才挡在门外,你要怎么过这一关?“诺厄,现在就想像一下,假设你已经是品恩公司的杰出发明家了,你会快乐吗?”
  “当然,那太棒了!”
  “嗯,每年你必须参加两次品恩公司的业务会议,在会上你必须向品恩的业务员展示你的发明。那些业务员会把你的新式推杆介绍给商店和专家。你发明的东西能否推出全得靠他们的意见。也许你会成为一位发明家,可是你不觉得以一位业务员的身份开始这段职业生涯将帮助你成为一个更成功的发明家吗?如果品恩公司明天打电话给你,雇你做个发明家,现在的你大概会败得很惨,因为你对供销、材料科学或生产方面一窍不通。如果你真的想推广自己发明的东西,就得花好几年去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创造天赋。这样等时机来临时,你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哇,我从来没这样想过。”
  “很多人都有这种笨想法,以为自己如果是个创作者、发明家或艺术家的话,只要把作品递给生意人,就可以去兑现版税支票了。这既是一种毫无根据的幻想,也是对天赋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你拥有某种天赋,就必须好好照顾它。”
  “你是这么做的吗?”
  “当然。我近30岁的时候,才开始每天晚上去写作学校上课。我相信有一天我会写出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在大约五年的时间里,白天我会待在一家小出版社里,尽可能学习这个行业的每件事情。我准备资金,支付账单,排版做书,为客户寄书,设计图书封面,撰写新闻稿,打公关电话。只要你说得出来的出版工作,我都做过。我知道做出版并不是我的热情所在,而且报酬太低,可是我决心学习各种技能,为日后自己写书铺平道路。”
  “这样做真的有帮助吗?”
  “当第一本书出来时,我做了很多不寻常的事情,以帮助我的出版商打响这本书,过去在出版社的工作经历简直太有用了。”



第5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5)
  “哇!”诺厄觉得很荣幸,没想到我会把他对高尔夫球的热情与我对写作的热情相提并论(我当然会这么做)。事后他经常写信给我,还特别提到他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我听,我却不像他哥哥那样认为他是在浪费时间,这让他感到轻松极了。其实,他所需要的也仅此而已。我们见面的一个月后,他进入了高尔夫球销售部门,成为某家运动用品公司的商品经理。他还重新制作了推杆的模型,寄给美国高尔夫球协会,并且在高尔夫用品展上展示了几次,他已经步入正轨了。两个月后,他发现了高尔夫球的挥杆秘诀,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他很久了。他也向我介绍了这种打球技巧。有时候,我也会得意于自己在他人的生命中扮演了这么个小小的角色。有时候却又怎么都想不通到底是自己说的什么让他茅塞顿开,坦诚面对自己的渴望而且不再有负罪感。
  真该好好想想,为别人教授挥杆的秘诀到底算不算是“帮助别人”呢?或者说,如果这也算“帮助别人”的话,会不会亵渎了向来以助人为己任的教师、医生以及牧师的伟大贡献呢?
  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可真相却是:不论在什么行业,其从业人员都有可能相信自己正在造福人类,或是认为自己庸庸碌碌且自私自利。职业的高低贵贱没有既定标准,一切都在于个人的体验和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不论你与他人相处是否愉快,你都无法事先安排或预设,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本书中,你会看到很多勇于奉献和帮助他人的故事,也会认识很多和诺厄?高菲德一样的人。在本章的后面故事中,你会看到一位年轻人通过制作蛋糕帮助他人。而在下一章里,你会看到另一个人在遇到人生瓶颈时,却误打误撞地进入了鲶鱼养殖业——这不是他的梦想,但他后来竟变成了当地社区里的一个重要人物,也算是超越自我了。
  2
  我们之中有多少人在遭遇到人生的困苦和打击时,能够化危机为转机,并懂得从这段人生经历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凝练出精彩的人生意义?现在,我们只是试着回归往昔的安宁,渡过难关了事。
  被使命感追赶的女人
  ——从逆境中学习
  贾内尔?伦敦一直认为自己是为着某种使命而活的人。她在奥斯汀长大,在加州接受大学教育,一心想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却始终一无所获。毕业后,她利用得州老乡的关系,到华盛顿特区当了劳埃德?本特森参议员的助理。但是,直到那时,都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打动她的心,她开始担心自己一定是哪里不对劲了。“每天被那些说客和鼓动者所包围,我怎么还没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她声称自己的生活“无趣”且毫无冲劲。于是她跑到法学院——那些离开华盛顿的人接下来通常都会这么做——希望能在司法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好让自己振奋起来。
WWW.HQDOOR.COM▲虹▲QIAO书吧▲
第6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6)
  但她没找到。
  后来她成为一名知识产权律师,在旧金山的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工作了七年。一直想要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的期待,让她吃尽了苦头——经常加班让她的健康开始出现问题。那些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她的生活毫无质量可言。要是难得有时候闲下来,她又要找事忙了。
  1999年12月31日千禧年当晚,她思考着下一个世纪该怎么过。遥想未来,回顾过去。她突然灵光乍现:也许早在七年前我就找到人生目标了,只是自己一直没有察觉到罢了!
  回想当初,她记起了1992年夏天。那时的工作很乏味,为了散散心,贾内尔和朋友前往巴塞罗纳看奥运,在那里待了一个月。她拼命休息,每晚都睡12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但还是觉得累,起初她以为自己是因为受不了当地的炎热气候。她连跟上朋友的行程都嫌太吃力,走一个街区的距离,就得坐在路边喘气,然后责怪自己:“刚才真不应该贪心多吃那个牛角面包。”后来,她还开始肌肉抽搐,尤其是手指,会不由自主地紧握起来。但她没有理会这些身体状况。直到后来,她十根手指中有七根都开始变得又肿又痒,活像一根根肥大的热狗香肠,可她却以为那只是新换的洗涤灵搞的鬼。
  “我不知道自己那时候在想些什么,反正就是一直敷衍自己,放任自己不去管它。”
  终于痒到受不了,她才跑去看急诊,晚班护士还拿这件事来开玩笑:“美国公主太娇气,因为受不了痒而跑到医院来了!”可是经过化验之后,他们才发现她的肾脏已经衰竭,肾功能完全丧失。贾内尔猛然从那个刚刚被粉碎的旧人生里被抛进了这个残酷的新人生,她对此无法理解。啊,该死!这样的事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
  接下来,她被紧急送回美国洗肾,然后排在长长的换肾名单的最后。
  七年后,她还在等。千禧夜当晚,她终于对自己的职业忍无可忍。“我只是坐在那间办公室里,被一堆奸商包围,人生还是没有目标。”整整77 589人在等待器官移植。过去的一年里总计有5 600人在等待合适器官的过程中死亡。那还找什么人生目标呢?除夕那天,她发誓明年不再干同样的事情,然后便递出了辞呈。她没什么存款,但在奥斯汀拥有一间房子,租金收入还够她支付洗肾的费用。她去基金会当募款义工,终日祈祷这份工作能变成个全职工作。
  也许是幸运之神的眷顾,或是善有善报,她在不久之后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肾脏,并在斯坦福医院进行了移植手术。
  好事接踵而至,在失业一年多之后,她重新得到一个工作机会,担任美国肾脏基金会北加州分会的执行董事。在追踪她的故事几个月之后,我为她重返工作岗位而感到高兴,我们也终于约定要见面了。在情况许可之下,我总希望和别人第一次见面时正好是在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于是我提议在她第一天上班时到她的新办公室去找她,但她却建议我们在咖啡屋见面。她没有一点赘肉,刚刚参加完器官移植人士奥运会,而且在美国东海岸骑脚踏车募集善款,并进行器官移植的宣传工作。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7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7)
  寒暄了一会,我们将谈话集中到了她为何总是在开辟一条寻找人生目标的新路径,而非在自己过去的经历之中理清头绪。现在她回想到自己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真是很荒谬,便忍不住又要取笑自己一番。
  我问:“会不会有这样的可能——你不再追逐人生目标,是因为你绝望了,就像你觉得,‘自己怎么可能改变这一切呢’。”我早就发现人们习惯于回避一些看似棘手的问题。有很多人喜欢解决问题,但愿意全身心地应对问题的人却没那么多。
  “我想这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她说,“但说实话,我当时仍处于拒绝接受现实的阶段。一周洗三次肾,每次四个小时。从医院出来后,还要假装一切很正常,因为我是瞒着同事偷偷去洗肾的。我一心只想把和肾有关的一切全抛诸脑后,这就是自己在当时的权宜之计。”
  我告诉她,我弟弟是个器官移植科的护士,他常说病人都在努力忘掉那些痛苦,忘掉曾经的一切。
  “任何痛苦都一样,”贾内尔同意,“事实上,在等候的第一年,其实我已经接受移植了,不过后来又出现了排异反应。手术后,我还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走出医院后,我觉得自己真是受够了,根本不想再提起那段往事,甚至不愿再回到那间医院跟护士说声‘谢谢’。”
  “你终究还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却是在放弃这种追寻的几年之后。”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补充道,“念高中时,我母亲就有一个肾坏掉了。这个人生目标就一直在我身边,一直等待我去注意它。”
  这让我想到,我们之中有多少人在遭遇到人生的困苦和打击时,能够化危机为转机,并懂得从这段人生经历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凝练出精彩的人生意义?现在,我们只是试着回归往昔的安宁,渡过难关了事。大多数人都是从人生经验中发现生命目的的,但也并非人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从人生课程表中挑选自己想修的课程。或许,只有虚怀若谷,才有可能从中获益。
  她曾经离开职场一段时间,我问起她失业那几年都在干什么:“当时想过回去做以前的工作吗?”
  “我为原来的公司打过几次零工,多少补贴一下生活,不过我死活也不要再回去做以前的工作了。我也曾到诊所去当义工照顾病人,而且我感觉到是这份工作召唤了我。我认识了很多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他们协助我实现自己的理想。只不过一年而已,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也掌握了该行业的运作模式。”
  我说:“那么,谢天谢地。你总算如愿以偿,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嗯,不过,我还是把它推掉了。”
◇欢◇迎访◇问◇WWW.HQDOOR.COM◇
第8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8)
  “你不干了?”
  “不干了。”
  “贾内尔,为什么?”
  “我觉得那份工作不太适合我。”
  难怪她要约我在咖啡馆见面,不过我也实在很困惑:“你长篇大论地跟我讲,倡导器官捐赠多么重要。这工作对你来说正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呀!是我听漏了什么吗?我真搞不懂。”
  “那工作要做很多募款和编预算的事情。”
  “所以呢?”
  “我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应该让我有机会参与政策规划,而且我希望自己每周可以有固定时间和病人直接交流。”
  虽然我没有说出口,但我真的觉得她有点太挑剔了。贾内尔说她要继续等待理想的工作,但我猜这只是她逃避的借口。是不是她又一次想抹去那段创痛的记忆?是不是如果她到美国肾脏基金会上班,创痛的记忆就会始终如影随形?还是,失业让她变得意志消沉?我看过一份统计报告,报告说大部分人在失业一年之后,通常不会再重返职场。
  我觉得不该由我来对她的做法提出异议,于是我说:“贾内尔,可不可以给我解释一下,为何你不先做做看,当作是通往理想工作的垫脚石?我的意思是,你的资历是不是适合你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你可是一位专利律师哦。”
  她说:“这一路走来,我不想再这样骑驴找马了。”
  “管理这家几乎是器官捐赠领域最大的基金会,不能说是骑驴找马吧。”
  “你访问的其他人里面,有没有人骑驴找马?还是宁缺毋滥地情愿处于职业空当期?”
  “他们通常都脚踏实地,并努力达到目标,大家都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没人在一开始就可以从顶层干起。”
  她似乎依然不为所动,道别时我们拥抱了一下,但彼此都有点别扭。我是抱着听一个成功故事的心情来的,但却失望而归,觉得自己好像是在看着自己的孩子因好高骛远而跌倒。梦想和小孩一样,都需要时间成长,不能把过高的期待压在孩子身上,得等到他们自己变成熟。解决问题是一回事,投身其中又是另一回事了;同样的,有梦想就应该去追寻,而不仅仅是成全它而已。
  一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当初对她的担心其实完全没有根据。她竟然能够梦想成真,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她在网络上找到一份工作,参与一项替全国第二大洗肾服务机构达威塔公司提供病友陪伴计划,服务对象是遍及全美500家服务中心的4万名病友。贾内尔不单掌管病友陪伴计划,而且有三成工作时间是在华府进行游说工作,以及推动政策制定的。这正是她想要的工作,这也令她欣喜若狂。她简直迫不及待要开始上班了,后来还不断写信告诉我她的工作现状。
◇欢◇迎◇访◇问◇BOOK.HQDOOR.COM◇
第9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9)
  后来,我也向她深深地致以歉意,请她原谅我当初怀疑她不愿骑驴找马的动机。她好像不太记得我当初对她的怀疑,还觉得我一直在支持她,把我当作是共同进退的伙伴。这真出乎我的意料。
  第二年,她变成了一个非常热情也非常快乐的人。一方面是因为新工作,贾内尔乐于服务病友。另一方面,她和一个好男人堕入了爱河,他的名字叫贾里德,又过了一年,他们结婚了。这两件事是否相关呢?是不是因为新工作的满足感,使她更有能力去爱别人?她认为绝对是这样的。我们最近的一次见面离初见时差不多已经有两年时间了。这回,她给我看洗肾中心所有病友的照片。之后,她让我按她腰部左边,我感觉到那略微肿大的移植肾正在工作,随后她又让我按她腰部右边,我感觉到一个成长中的胎儿。怀孕的确会让她承担一些风险,但一切都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她做过所有该做的检查,一切良好。况且,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如此吗?
  3
  如果你信仰上帝,上帝自然会为你指引一条明路。但如果你没有信仰呢(凯特就没有)?你怎么去解释这一连串的好运?
  突如其来的好运
  ——是巧合还是注定?
  凯特?詹姆斯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她刚好赶上了经济繁荣期,所以也干出了一番成绩,甚至跻身于职场成功人士的行列,这让她觉得自己很幸运。她在伦敦的一家公关公司工作,工时很长,工作量也很大。她常常在想:“我在追求什么,我要的究竟是什么?”她总是这么幻想:有一天,她的某位客户会给自己提供一个有丰厚薪水的副总职位。她想要往上爬——或认为自己想往上爬,又有谁不是这样呢?
  正因为怀抱着这样的美梦,她才能在历次的公司领导阶层变动之中,以不变应万变。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她能够忍受每天要花费四小时奔波于布赖顿郊区的家中和位于伦敦市区的办公室之间的辛劳。
  一年半前,正是高科技产业从业者人人只求保住饭碗的低迷时刻,英国一家最热门的电信公司为凯特提供了一个当公关部门主管的机会。为了让凯特接受这个职位,他们为她提供了双倍的薪资。双倍呢!
  一开始,她不假思索就接受了这个职位。
  但是这个双倍的薪水也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凯特接受了这份工作,很明显是为了钱,而不是兴趣。为了钱,就可以这么直接、简单地选择吗?
  过了三个礼拜,她退缩了。她跟这家电信公司说,她必须重新考虑。
  她想:如果我接受这份工作,最后会如何呢?
  那可不是她想要的人生。
  事实是,她从来不是那么爱钱的一个人,她花费不多而且物欲很低。她并不认为得到更多钱就可以获得自由,但她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却充斥着这样的观念。她一直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却忘记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10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10)
  她说了声“抱歉”便婉拒了电信公司,并买了一张去往美国加州的机票。旧金山和她的家乡布赖顿一样靠海,但不必花费那往返共计四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她希望自己能够在靠近大海和大自然的地方工作。虽然她不知道自己要到旧金山做些什么,但她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她拟定了周详的计划。然而,当出发日期临近之时,她又开始焦虑起来。这种焦虑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迫使她取消了原有的计划。
  这是怎么回事,她该怎么办?
  她有过一个梦想,但她几乎从未思忖过这个梦想实现的可能性。打从凯特六岁起,她就说过,如果没有经济顾虑,不必担心社会地位,而且也没有其他事情急于去做的情况下,她一定会成为一个庭园设计师。
  为什么不去做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呢?
  把这个梦想说出来,别人可能会笑话她。因为凯特不是个园艺爱好者,她的家里甚至没有院子!而且她的家人也不会鼓励她进行这么奇怪的职业转换。她的家人都是坐办公室的,从没有人在花园里干活。她的母亲在同一家公司待了32年,而她的祖父则干得更久,50年!
  几天之后,她去参加一个音乐节。在不同乐团的表演空当中,她让人拿塔罗牌帮自己算了命。凯特并不相信算命,只是觉得好玩而已。算命师翻出了女神牌和土牌,看了看这些牌,然后对凯特说:“你很会照料别人的庭园。”
  哇!这不是很明显吗?连一个陌生人都可以在她身上看到这个特质?
  第二天,她向一位邻居讲述了前一天所发生的奇妙之事。
  “你是不是在考虑着手去做了?”她的邻居问她。
  “是的。”凯特回答。
  邻居告诉凯特,她刚刚把一本布赖顿城市大学的课程表丢进了垃圾桶里,并主动说:“我去把它捡回来。”
  凯特把课程表带回家,发现这所大学提供了全面的园艺课程,并且颁发两年制的职业证书。第一堂课就在下周,而且课程注册就在当天下午进行。
  受到另一个巧合的指引,凯特马上就去办理了注册,并因为这件事而感到无比的轻松、愉快和激动。
  上课时间从早上9点开始,到下午5点结束,一周上三天课,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教室里上课,三分之二则在户外。她很喜欢这样的安排。班上也有两个像她一样从职场转来的女同学,让她不会觉得自己太过特别。她把家里三个房间中的两间分租出去,以贴补自己的房贷。但是日常花费怎么办?布赖顿当地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型看护中心就在附近,离她家只有十分钟的路程,是个理想的工作地点。于是她打电话过去应征工作。对方告诉她一直到圣诞节前夕那里都不缺人,但还是建议她有机会路过时进来面谈。她放下电话就去了那里,结果当场被录用,并即刻开始了工作。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11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11)
  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也同时发生了。如果那家电信公司没有为她提供工作机会,如果她没有参加那个音乐节,如果她晚了一天才和邻居聊天,如果她没有马上赶到那家看护中心……这一切看起来就像是整个世界都联合起来为她的新生活铺了一条好走的路,用某种神秘的力量赋予她信心,消除她内心的疑虑。
  我在一年半后一个异常炎热的四月天来到布赖顿,凯特的故事是我一直想要探索的那种“突如其来的好运”的典型事例。她坚信自己走对了方向,是因为这一连串的好运吗?我听过许多像这样的故事。如果你信仰上帝,上帝自然会为你指引一条明路。但如果你没有信仰呢(凯特就没有)?你怎么去解释这一连串的好运?
  凯特到现在仍然坚信自己作了正确的决定。她热爱她的新生活。她也仍然会关注那些突如其来的好运线索。“我们至少应该察觉这些征兆,即使我们不打算对之采取行动。要知道,这些征兆通常都是有意义的。”然而,在过去的这18个月中,神来之笔所带来的亢奋已经被持续的努力工作所取代了。就在半小时之前,她才参加了一项室内庭院设计的考试。两个月后,她的园艺设计将达到高等水平。而且她还打算明年继续修习皇家园艺协会的第二级训练课程。她一周有三天到看护中心工作,就在那个星期她甚至开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名字叫做“梦幻庭院”(Gardenscene 2,意思是: “我希望我的庭园看起像这个样子”)。而且她还接到了第一个设计合同,要打造一个20平方米的庭园。
  她给我看她的设计图。她要把一个长满青苔的杂乱空间变成一个整齐的休闲平台,这个平台和房子之间会有一座布满爬藤植物的绿棚。她会重新种植草皮并打造一座香草花园。那里充满各种有着有趣的形状、样式和质感的植物,并为它们规划出新的摆放布局。她还为灯光和热水器装置了太阳能发电板。这样的规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需要主管级的承造商才能做出的大预算工程。那时的我,甚至不知道园艺也有学位。
  这么努力地工作也改变了她对自己这个人生故事的态度。这个正确的决定不再只是因为一次塔罗牌算命及一次与邻居的适时交谈。毕竟,让她展开新生活的不只是运气。她的内心告诉自己不要接受那个让人梦寐以求的高薪职位,这份迟疑也让她决定不再搬去旧金山。她从六岁开始就希望自己日后可以当一个庭园设计师,现在她终于听从了自己内心的指引。她终究会走到这里,不管有没有发生这一连串的巧合。现在的她从生活的乐趣之中找到了一种“做对了”的感觉。她觉得很充实,并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这种“做对了”的感觉也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强烈。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12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12)
  机缘巧合与环境因素到底在人生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实在很难说清。这其中大概还包含着矛盾和冲突。我们想要找出其中的意义,以编织出可以让自己相信的原因,并以这样的模式来编织我们的故事。这种编织的需要来自我们的内心。它为那些经常被我们所忽略的渴望提供了一条与理智思维沟通的路,一条放声大喊的路。当然,我们不想把一切都归因于命运的安排,而想要做自己故事的主角。就像凯特一样,我们的故事不断演化。在这个故事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有些魔幻写实主义的风格。但当我们接着往下看时,这个故事中也增加了许多真实的经验。
  傍晚时分,凯特和我走过布赖顿历史悠久的老巷子,我问了她一些其他的问题。
  “你有点像是抛弃了传统的社会地位框架,”我说,“大部分人都需要待在一家公司或一个产业中,拥有一个工作头衔、一个薪资水平和别人对自己工作表现的一种固定评判,才能够拥有自我认同感。可你怎么能做到在拥有这一切之后又全部放弃,轻骑简装地孤独前行呢?”
  “其实,这件事对我的困扰比我想像中的程度低很多,”她回答,“我的人生还是有很多框架和世俗之事的支撑。在学校、看护中心和我的新公司之间,我非常……”她停顿了一下,然后说:“我本来要说忙碌,但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我并不会因为忙碌而感到苦恼。应该说,我非常有活力。我仍旧讲求实际,也并未逃避现实。”
  那么她的经济状况又如何呢?她是否曾后悔自己没有接受那份双倍薪水的工作?
  她说很多和她一样处境的人都会选择接受那份工作,以作为未来规划和学习庭院设计的储蓄,他们都相信钱是通往自由与梦想的道路。她却没有那么做,她发现真正的自由来自于一个人可以用自己的方法量入为出并满足生活的需要,不管这个方法是什么。她通过自己的时薪工作和分租的房间就证明了自己的想法很可行。更重要的是,她对于目标和意义的看法也并不受限于薪水,因为她从工作中得到了更多精神上的收获,这也让她从浮华虚妄中解脱出来。
  凯特知道工作会改变自己,但并不知道当自己置身于自然而非科技之中时,自己会有多少改变。高科技崇尚新的创意并试图改写规则,园艺则是推崇一种流传了几个世纪的智慧;因特网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大型的全球市场,园艺则相信所有的设计都需因地制宜;在布赖顿生长得欣欣向荣的绿色植物,在伦敦未必可以存活等等,诸如此类。这是一种有关人生这个宏大主题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解读方法。凯特相信自然可以教导我们并滋养我们的灵魂。这种想法让她觉得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十分重要。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13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13)
  就像自己所培植的一种植物一样,凯特发现,一点点肥沃的土壤就可以让自己茁壮成长。因此,她现在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4
  告诉他们,思考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并不是一件俗不可耐的事情。告诉他们,要是他们对这个问题不理不睬,现实总有一天将会反咬他们一口,就像你那时的遭遇一样。
  达摩顾问
  ——做自己还是求成就
  告诉他们,思考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并不是一件俗不可耐的事情。告诉他们,要是他们对这个问题不理不睬,现实总有一天将会反咬他们一口……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这首诗:“都是事业心搞的鬼,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是不再为自己的事业操心,你就会更开心。现在去找个工作,然后好好享受晚间和周末的时光吧。”
  我认为,如果这种上班哲学在你身上起作用的话,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稍后章节所收录的故事中,主人公搬到新奥尔良,进入了一个不太重视职业阶层的文化之中。他们享受晚间和周末的时光,非常了不起。下面,我要讲述一位女士的故事,她在放弃找寻迷人的“理想职业”,并且学会欣赏日常的真实生活之后,终于获得了平静和满足。学习爱惜你的所有——尽力经营一切——起码解答了人生一半的谜题。
  我是在后来才知道这些故事的,而且直到现在,我依然坚定地认同其中的启示。事实上,很多人无法奉行这种上班哲学,他们有工作——但是工作正在蚕食他们的灵魂。工作致使他们无法多陪伴孩子,而且薪水太低还迫使他们必须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或者,他们根本不擅长做那份工作,因为工作要求他们必须以假面示人。我同意,你是什么样的人,比你做什么事情来得更重要。目标是,要将你的工作和你的本性融合,好让你不至于变成你不想成为的人。
  本章收录的故事刚好和这个矛盾冲突有关。在现实的难题迫近和自己的生活变得愈来愈复杂之前,麦克?布兰迪诺一直完全专注于存在哲学。于是,他请我帮助他重拾原来的兴趣。在通信两个月后,我到巴吞鲁日市和他见面。这次,我变成了导师,而非聆听者。
  麦克今年25岁,在路易斯安那大学读书时攻读的是音乐、宗教和数学。毕业时,他的成绩非常出色,却从没想过将来要做什么,他总认为自己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一切都会自然到来。和人们的谈话在他看来实在太过庸俗,他感兴趣的是那些伟大的、形而上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存在?”“宇宙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他的导师告诉他,他的问题也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毕业后,他漫游世界各地,假装自己是个哲学家,跟着费西摇滚合唱团的脚步走过阿姆斯特丹和巴黎,吸食毒品取乐,看伯勒斯的小说,打色情电话打到债台高筑。为了有地方落脚、有饭可吃,他回到了家里。他继续逃避了一年庸俗的现实,最后在新奥尔良的佛教中心找了份寺庙管理员的工作。那不是什么大寺庙,而是在市区公园附近,离德赛大道只有几步之遥的一栋蓝色小房子。他在那里学到:这个世界本来一切就很圆满,你所需要的仅是感恩而已。有天晚上,他正嗑药嗑得飘飘然,忽然遇到一位老友的前女友,并对她产生了新的感恩之情。他们坠入了爱河,一切顺性随缘。当然,她怀孕了。五个月后,等肚子大得像个排球似的,她第一次提到:“麦克,我俩之中一定要有人去找份工作才行。不过,我是孕妇。”
※BOOK.HQDOOR.COM※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14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14)
  找工作!
  对生命的追寻至此完结。庸俗的现实终于找上了他。
  麦克心想,这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我拥有学士学位,不是吗?”可是关于找工作,他不懂的事可多着呢。他往刊登了招聘广告的公司递送履历表、面试,可是全被打了回来。他试了老海军、一家药商的销售部门,还有一家毫无名气的公司……换句话说,所有年薪2万美元起薪的基层工作,他都试了,结果却连个保安的差事都找不到。那些雇主不是嫌他太聪明,就是嫌他受教育程度太高,太清高,或是太不谙人情世故。他还应聘了一个看门的工作,也没成功。
  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麦克回到了巴吞鲁日的母校,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则招聘广告,于是提出申请。他被录取了——事实上,这份工作最初可不是给他的,本来是打算给另一位女孩的,但由于她的家人被紧急送医,她要陪同前往,而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又要在当天下午冻结全州的人事预算,学校必须马上录取替补人员,而这时麦克的申请书刚好送到,才让他幸运地得到了那份工作。
  他找到一份什么工作,我先不说,卖个关子。对他来说,反正做什么工作都没差别,有工作就行了。在那里,他要整天坐在办公桌前,我们见面时,我就坐在办公桌的另一端。他觉得,自己对存在意义的探索受到上班和养妻活儿的严重干扰,于是他把修习过的佛教教诲作为自己的精神指导。也就是说,他以专注于当下来摆脱失落的情绪。他试着随遇而安,不怨天尤人。相信这个世界已经很完美了。
  我们谈到一半时,他从抽屉中拿出一本书,那是他从佛教中心随手拿回来的,书里严格地规定了禅修的方法,提到要把每个工作日分成每15分钟一个时段,每个时段只能专注于做一件事,同时要避免分心。这就是达到禅悦之境的必经之路。麦克问我对这本书和其中宣扬的哲学有何看法。
  “我认为它根本就是胡扯。”我说,“我觉得你该把它扔了。”
  他很惊讶:“真的?为什么?”
  “事实上,有很多方法可以让我们找到工作的意义,但那本书完全忽略了这一点。”我通常不会那么直接,但既然他问我,我就直说了。
  “但我们再也找不到比让自己身心愉悦更深层次的工作意义了,不是吗?”他问道。
  “你很喜欢这份工作?”
  “非常喜欢。”
  “为什么?”我问。
  “因为这份工作待遇相当高,办公室也很舒服,而且没人会来烦我。”
  “就这样?”在所有让人感觉“做对了”的答案中,办公室够舒服和没有人会来找麻烦真是够肤浅的答案。“你女儿朱莉娅怎么样了,多大了?”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15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15)
  “九个月。”
  “养得起她和你老婆,感觉挺不错的,不是吗?”
  “是,刚开始时是松了口气,不过现在……”他打起精神,想了一下,又把话吞了回去。
  “你还是很骄傲的,是不是?”
  “在佛教里,骄傲是种罪恶。”
  “我知道。可是你真的这么觉得,对不对?我可以从你提到老婆孩子时的表情看出来。”
  “没错。”
  这真是让我困惑,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信仰不容他有半点自大,所以他就阻止自己在照顾家人时乐在其中。
  我们讨论佛教,谈到佛教倡导这世界是供我们感恩的——要是想改变它,不仅没有好处,而且终究是徒劳的。但对我来说,这种教义非常容易成为消极无为的借口。我问:“难道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吗?”麦克承认,还有很多佛教的教义是和这种想法格格不入的,在新奥尔良那个他曾经禅修过的寺院中的佛教徒所提倡的是解脱。
  “麦克,你本来就是佛教徒吗?”
  麦克向我解释,他来自霍马,新奥尔良南部沼泽区的一个加拿大移民城市。他老爸是卖商业保险的,老妈是收银员。他们都是天主教徒,总是跟麦克说他会下地狱。可是天主教对他并没产生什么影响。他小时候曾在教堂昏倒过,因为久跪而血液循环不畅。在昏厥的时候,他曾产生过某种幻觉。
  我问:“你是在上大学时开始接触佛教的吗?”
  “是的。”
  “面对家人的责备和压力,皈依佛门并不容易吧?”
  “是的,而且他们为我结婚的事也吵了很久。”
  “肯定会这样。”
  “是的。”
  “为什么你会觉得需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宗教,而不是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什么在面对工作时,我们只能随遇而安呢?”
  这让他哑口无言,他没有回答。在我们接下来那两个小时的谈话中,他还是没有回答。
  你可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批评麦克。为什么要反驳他的观点,以及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其实,要是麦克的工作不是当前的这份,我也不会这样做。假如他是一个看门的,或者一个零售店员,要把自己每天的时间分成每15分钟一个时段,那也无所谓。
  可这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讽刺:麦克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是职业咨询师?
  还好,他的职衔不是职业咨询师,而是课业辅导员。每年有1 100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具有就读路易斯安那大学荣誉学位课程的资格。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那么你每年都得跑到法兰西楼(编者按:路易斯安那大学荣誉学院教学及行政大楼)好几次,坐在麦克位于二楼的办公室里和他进行面谈。你要告诉麦克你的人生愿景,他会针对你告诉他的内容而列出选课建议,以协助你做好准备,迎接你自主选择的人生。直到你大四毕业之前,大学里所能提供的稍微接近职业咨询服务的,就只有他。
WWW.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16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16)
  或许有人会觉得,要提供给别人职业咨询服务,前提是自己得有职业规划,或者自己至少要胸怀大志。但很明显,麦克不是这样的人,他从未有过一份真正的工作(在这份工作之前)。
  相信我,他自己也知道这其中所包含的讽刺意味。
  他之所以不是出色的课业辅导员,问题并不在于他的人生经验不足,而是在于他执著于佛教的诸法皆空。他从来没有和学生分享过自己的故事,他始终和学生保持着距离,从未尝试去影响他们的想法。他只管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冠冕堂皇的对谈:想当医生,那你可以选这些课程;想当工程师,你可以选那些课程;想从商,就选这些吧。
  “要是他们直到毕业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呢?”我问道。
  “要是他们不确定?”
  “或者是全无头绪,你会怎么做?”我问道。
  “我就让他们先想清楚再来,那时我再帮他们选课。”
  “你不会协助他们去想清楚自己的人生愿景?”
  “不,不会。顶多稍微聊一下,但这不是我的工作。”
  必须承认,我有点受不了他,我觉得麦克忽略了他对那些学生的责任。他们需要他。我认为麦克浪费了这个可以让他积累有意义的工作经验的机会。命运安排他获得这份工作,为何不好好把握?他找寻人生方向,为何不把这份工作当成是人生目标呢?本来已经到手的机会,为何要让它像手掌上的沙粒一般在敞开的指缝间溜走呢?
  他说:“该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不是想从商,就是想当工程师,他们都想赚钱。对于他们的想法,我实在不敢苟同。不过,我是谁呢?我凭什么能引导他们,告诉他们人生需要思考的事还很多呢?”
  “你总不能只告诉他们:唯一值得追求的就是不错的薪水、一间足够舒适的办公室,以及没有人会来找麻烦的工作吧?”
  “我没有那样告诉他们。”
  “你沉默,就等于是那样说了。”
  也许,他的确从没这么想过。“你认为我给人这种印象?”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他好像有些左右为难了,于是便问道:“你觉得我应该跟他们怎么说呢?”
  “我不能把我的话塞到你嘴巴里,你应该说出你的想法。”
  “我不想改变他们。”
  我想了一下,谨慎地措辞:“麦克,要是有一个学生跑来,她满脑子都想着要从商赚钱,我认为,你或者我都没有权利去质疑她的这种想法。你说得很对,我们不该去改变他们。但那些没有前来约谈的学生,甚至从来没有打过电话来约时间的学生呢?他们也许才是最需要你帮助的人。”
  “你认为我该打电话给他们?”
WWW.HQDOOR.COM§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17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17)
  “有何不可?”
  “我该说什么?”
  “鼓励他们来约谈。”
  “要是他们觉得这种做法很愚蠢呢?”
  “告诉他们,思考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并不是一件俗不可耐的事情。告诉他们,要是他们对这个问题不理不睬,现实总有一天将会反咬他们一口,就像你那时的遭遇一样。告诉他们,男人必须养活老婆孩子其实就是现代哲学。告诉他们,现在没有答案不要紧,可是放弃寻找答案就不对了。告诉他们,有个叫亚里士多德的人。”
  “给他们讲讲亚里士多德的《什么是美好的生活》?”
  “一点没错。”亚里士多德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重要问题。
  “对于很多跑来约谈的学生而言,美好的生活就是附带车库的房子,而且车库要够大,能停得下一辆可以载着三个小孩去购物中心的路虎牌汽车。”
  “但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就不是如此了,美好生活并不在于你是否拥有足够多的财产,而是在于你是否掌握获取生活所需的技能;美好生活不是拥有一橦大房子,而是要有建造大房子的志气;美好生活并不在于你是否拥有三个小孩和一条长毛狗,而是在于你要有当个好父母的能耐。喂,你是念哲学的,在这方面你应该比我更清楚。理解亚里士多德所秉持的严谨逻辑,对我来说太难了。我只是想说,直到去年为止你还在忽略‘这辈子,你该做什么’这个问题,因为你觉得这不是一个伟大的哲学问题,但有一些哲学家却坚称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我的言辞相当严厉。一整年访谈下来,我从来没有如此直接地批评过别人,不过麦克似乎也并没有因为我的批评而受到伤害。事实上,他是采取正面态度去响应的,他很有兴趣主动接触那些不曾前来约谈的学生。不过他生性害羞寡言,对于这样的做法也不免有点胆怯。
  “我没有工作经验。”他坦承,“对于职场,我懂什么呀?”
  我认为缺乏实际经验这一点,恰好可以帮助他理解学生的世界观。也许他们会因此而觉得大家都是同类,因此更愿意来接近他。毕竟他年轻,四年前也曾经坐在这里。学生们的焦虑和困惑,麦克也曾感受过。
  “现在我还在感受,”他坦承,“这种焦虑和困惑并没有减轻多少。”
  “你可以跟他们分享你的犯错经验,”我说,“在失败中学到的东西,其实和在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
  我觉得麦克心里明白,只要自己没有裹足不前,其实绝对是大有可为的。我觉得他仿佛是在等待某人向前推他一把。
  “麦克,你当年坐在这里和辅导老师恳谈时,他说你还在探索,对吗?”
  “没错,我那时真的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WWW.HQDOOR.COM←虫←工←桥书←吧←
第18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18)
  “你放弃探索了吗?”
  “我很难想像现在的自己依然可以回到过去那种探索的状态之中。”
  “也许,下一个阶段的探索就是建立家庭和事业。”
  他点了点头,沉思著。
  我继续说:“从你的话中听起来,探索好像已经结束,或者你已经将它束之高阁。但也许这一切还未结束。也许正是你的探索把自己带到了这里,也正是这个探索赋予了你这个可以帮助学生的很好的工作机会。”
  “想到自己做这份工作只是为了谋生、维持生活,有时候我会有种罪恶感。”
  “那就为这份工作赋予意义吧。我觉得要是你再加把劲,在助人的过程中你一定会得到满足,这将是你以前不曾有过的感受。你会快乐,因为你曾经坐在这桌子的另一端,也曾一度困惑过。”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要他换工作,我只是要他改变工作态度。我告诉他不要仅仅把自己当作是课业辅导员,我告诉他不仅要放手去做事,还要好好做。
  他准备开始尝试了。
  走出法兰西楼时,我注意到四处都是紫色和金色的气球,家长们正陪着穿戴整齐的学生走过校园,仿佛每个人都刚去吃了顿丰盛的午餐似的。我看到灯柱上张贴的一些告示,才恍然大悟,噢,原来明天是毕业典礼的日子!明天,大约有5 000个学生将穿戴毕业礼服参加典礼,这也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另一个起点的里程碑。他们都那么年轻,充满活力,潜力无穷。当庸俗的现实正准备要钳制住他们时,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19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19)
  5
  在她心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职场,上班的地方;另一个则是她所关心的事情所构成的世界,也是让她在周末享受人生的世界。把这两个世界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容易(这需要努力、训练和决心),但是当黛比发现这两个世界可以并存于同一个组织中时,她的使命便更加明确了。
  不够清楚吗?
  ——静候内心的澄明
  很多人都有一种想法,或者一种希望,那就是他们内心的渴望终有一天会实现,就像千呼万唤后的神冥显灵一样,然后一切人生答案都再清楚不过了。我们等待着那样的澄明之境。当我们的想法混乱不堪或是模糊不清时,我们通常不会坚守它们,而是假设这样的状态是告诉我们这条路不会通往正确的目的地。如果我们真的想做一件特定的事,感觉就会很强烈,不是吗?
  等待这种强烈的澄明之境有意义吗?
  也许没有。在和我交谈过的许多人当中,只有极少数人在开始新的旅程时感到内心澄明,大部分的人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理出头绪。
  威力强大的灵性觉醒体验其实非常罕见,而且其中一些最令人震撼的体验也根本没有带来内心澄明的感受。
  黛比?布里安的情况就是如此。她曾经有过一次很老套的宗教意义上的神冥显灵经验,但一直到两年之后,她才有了内心澄明的感觉。
  黛比住在圣安东尼奥。她从堪萨斯大学毕业的那一天,我猜她已经五十岁左右了,但是询问女士的年龄总是不礼貌的,所以我也并没有去确认这件事。五年前,她感到自己需要作一些改变,但是她能想到的只是把工作辞掉并找时间好好休息。过去15年来,她一直在几家西班牙语电视台担任广告业务员。她认为自己是个工作狂,工作内容繁杂且过量。所以,现在的她只是希望自己不必再像个不停打转的陀螺,她要停下来。“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说,“我甚至不能从菜单中决定自己想吃什么。”她还记得自己年轻时是个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她曾经在波多黎各和西班牙工作过),而现在,她感觉那个勇于冒险的年轻女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黛比花了一年的时间才鼓足勇气辞职,因为她担心自己变得孤单且无足轻重。她的治疗师安排她和另一位辞职休息一年的职场女士共进午餐。午餐安排在耶稣受难日那一天。和一个作了同样决定、但过得很好的人见面,让她对自己的选择更有信心了。于是,在接下来的星期一,黛比告诉她的老板,她想要休息一年。其他的业务员嘲笑她的决定,认为她永远做不到,说她撑不过一个月就一定会想要回来继续工作。
  第一阶段:一切从简。她从市内住宅搬到一个只有500平方英尺左右的公寓里。除了她最喜欢的物件外,她舍弃了一切,把一切需要降到最低。
  第二阶段:保持安静。当地的天主教大学和墨西哥库埃纳瓦卡的一家修道院进行合作。教士们到那里修行一年,她则到那里待了两个星期。她被告诫不能和教士们说话,他们的修行过程必须十分安静。那里的床睡起来就像睡在水泥上,可她的感觉却好极了。
  第三阶段:旅行。她曾经看过一部电影,主题是关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短期丛林流浪生活。她将自己的旅程命名为“白人女孩的流浪生活”,并只身开车前往西部。第一个月,她选择在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露营,不在旅馆住宿。她完全不看报纸和电视,甚至连音乐都不听。她把所有美好的经历都当作某种征兆来看待。这么多年来她也是第一次产生了幸福的感觉。
  第四阶段:退回第一阶段并讨厌自己。在回到圣安东尼奥的几个月后,她受到诱惑,接受了一家西班牙语电视网的业务员工作,薪水比她从前的工作还要高些。她开始产生内疚感,因为她又让自己回到别人希望她做的事情上了。不出所料,她的感觉比以前更加糟糕。她在该公司工作了三年,直到她终于承认更多的钱并不会让她感觉更好。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20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20)
  第五阶段:重复第三阶段。她开始了另一次的流浪生活,试着找回自己失去的生活。在离开之前,她的心情十分沉重并感到挫败。离开的第二个晚上,她发现自己和新墨西哥中南部的梅斯卡莱罗阿帕切印第安人围着篝火,跳着舞。这场篝火让她那段旅行的意义得以彰显并让她重获信心。
  两个星期之后,她在新墨西哥州查科峡谷阿纳萨齐人的古印第安村落徒步旅行(阿纳萨齐人于公元800—1200年居住于此)。当时正是中午,她背着装着水和食物的背包,只身前往位于一英里外的一个叫皮纳斯科布兰科的古印第安村落。登山靴踩在岩石上所发出的美妙声音令她着迷。过去,她太容易紧张不安,以至于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冥想,徒步旅行对她来说已经是最接近冥想效果的方式了。她到了皮纳斯科布兰科,看着地上的陶器碎片,突然有个声音响了起来:“这里曾经就是你的家。”
  她告诉我:“那个声音让我停下脚步,它吓了我一跳。人都会在脑海里思考一些事情,就像是自己对自己说话一样。但那不是我的声音。”
  “真的是你亲耳听到了声音?”
  “没有,但是真的有个声音。我感觉声音就在我脑子里,但却不是我的声音。”
  “听得出是男声还是女声?”
  “那个声音听起来既冷酷又严厉,一点也不温柔,我觉得那似乎是个男人的声音,他要求我注意听。而且,他说的那句‘这里曾经就是你的家’听起来简直像个命令,好像他是在告诉我什么事,并且要求我照办。”
  “他告诉你什么事?”
  “嗯,我不知道。当时我很迷惑。我曾经住在阿尔伯克基,但直到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开始流浪生活,才感觉自己和新墨西哥州有了关联。或者那个声音是告诉我,我前世就住在这里,现在我应该从圣安东尼奥搬来这里。然后我的内心就开始了一种奇妙的辩论,我回应他,也向他提问:‘你是什么意思?’你可以想像——我不想有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经历,听到声音、可又不懂声音的意思。”
  “然后呢?发生了什么事?”
  “他说:‘不够清楚吗?’”
  “好像是说,对你来说他的意见应该很清楚啊!”
  “对,这让我非常震撼,因为我这么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或是去做正确的事情,但这一切从来都不清楚。所以我回答了一句:‘圣安东尼奥是个好地方,我在那里有很棒的生活。’然后那个声音马上回答说:‘我会处理的!’”
  “我会处理的?”
  “是的。就这样,然后那声音就消失了。”
  “你怎么知道对话结束了?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有结束的感觉吗?”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21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21)
  “我等了一会,但再没有后续了。”
  在我们谈话前,黛比曾确认过她的日记,所以她可以还原当时的情景。
  我问她之后的感觉如何。
  “我感觉非常确定。我觉得这是一种引导,也是对于我多年来寻找神灵启示的一种回报。这证明了我的流浪生活是有意义的。但是我并没有感到安慰。他的声音里没有支持与体谅,我感觉自己是受到了责备。他并没有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只是坚持说这应该是很清楚的,但我没有收到任何像指南似的明确指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不像是说:‘你从这里回到圣安东尼奥,然后如此这般去做。’他完全没有给出任何指引。”
  “你认为他会处理一切吗?”
  “他说‘这我会处理’,所以我想,嗯,很好,不错——但我认为我不可以坐下来等待,而不去寻找正确的地方或是该奉献我一生的事业。我知道我有责任继续寻找。”
  “你的这种体验真让人困惑。”
  “是的。”
  有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该怎么看待她的故事。这个故事对我来说神秘莫测,太不可思议了。后来,我又听到另外两个很相似的故事。一位女性听到一个声音叫她去缅因州。另一个名字叫格雷戈里?贾尼亚科沃的男性,在自己休斯敦的家中听到一个声音叫他前往危地马拉(他在地图上都指不出危地马拉在哪里)。他们都觉得自己受到某种神冥的指引,但就像黛比的经历一样,没有更进一步的讯息,让人十分沮丧。那个声音没有告诉他们到达那些地方以后要做些什么,他们必须在没有进一步协助的情况下自己搞清楚要做什么。
  这和我在中学时学到的那个典型的神冥为人们提供指引的故事大不相同。扫罗是一个犹太人,他被主教指派前往大马士革协助镇压当地的基督教信众。当他骑马临近大马士革时,他看到一道刺眼的炫目光芒,并从马背上跌落下来。他听到耶稣对他说:“你为何要迫害我?”当那道炫目的光芒消失时,扫罗清楚地知道他必须改变。后来他接受了基督教洗礼,改名保罗,并开始宣扬基督教教义。
  不管清晰不清晰,你会觉得黛比有过这样一种神启经历后——即使这种指引不会再现,应该也会促使她作出有勇气的决定。你会觉得她现在就会有精神上的力量去抵挡诱惑,而不会再次掉入过去的模式之中了。但是,当她回到圣安东尼奥,她马上又开始寻找新工作了。突然之间,那个让她失去勇气的现实又击倒了她。并没有任何让人喜悦的机会降临在她身上,而几个月后她进入一家网络公司工作。她的工时很长,薪水又低,但是她试着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全新的经历等等。她的旧习惯就像太阳的强大引力一样,吸引她回到原来的生活。事情目前就是这样。
BOOK.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22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22)
  “成长需要许多尝试才能达成。”现在,她充满智慧地说,“我一共经历了三次尝试并花费了五年的时间,终于到达了我觉得自己应该到达的地方。”
  一年之后,那家网络公司倒闭了,黛比也因此被遣散。她来到得州西部,参加一个马车队旅行并爱上了那片土地。在那里的第一天晚上,她由于过度兴奋而睡不着。第二天她就跟旅行队的领队说,只要她能够找到工作——什么工作都可以,只要有工作,她就会搬来这里。她甚至说自己就是当个女服务生也没关系。领队立刻告诉她得州自然管理委员会需要一位义务协调员,就在附近的戴维斯堡。黛比感觉她的疑虑终于消失了。她感到内心有一种瞬间的澄明和渴望,这种感觉和她两年前那种强大、但却模糊不清的灵性觉醒的体验全然不同。她清楚地知道:她想要这个工作。
  自然管理委员会的得州分部就在圣安东尼奥,她在星期天一早9点钟就打电话给委员会的人力资源部,恳求得到一个面试的机会。对方告诉她职位申请的最后期限已过,不会再有任何例外。如果是以前的黛比,听到这个消息,她会立刻放弃。但是现在的她可不会轻易放手。她开始打电话给朋友,打听是否有人认识在自然管理委员会工作的朋友。结果,一位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竟然就是分部主管本人。黛比终于得到了那个和他坐下来谈话的机会。该主管很欣赏她的热情,但是在看过她的履历表之后告诉她,她并不适合到戴维斯堡做义务协调员这个工作。
  “你之前的工作经验都是有关销售和市场营销的,”他说,“也许你应该到营销与慈善部门去。”
  不久,黛比被雇用了,而且她热爱这份工作。生平第一次,她觉得自己不会想要离开这个工作单位。她每天去工作都是为了一个她自己和别人都认为很有意义的目标。她仍旧努力工作,而且还十分开心。“我找到了合适的组织、合适的工作岗位,我希望能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她在这里的经历如此美好,让她觉得这简直就是自己在这里创造的奇迹。她觉得自己真是受到了上天的恩赐。
  我问黛比:“所以你的那位向导——是他处理了,还是你处理的?因为,这听起来很像是你自己处理的。是你不肯轻易放手的结果。”
  她停顿了一会儿,告诉我:“是我们一起处理的。”
  我请她说清楚。她说在那个关键时刻,她的辛苦让她值得赞许。但是她无法掌控的环境也必须有所改变,才能让这一切成为可能。而在那些有利于她的环境中,她的向导则发挥了作用。她甚至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也是被那位向导带到她身边的——我是注定要来讲述她的故事的人。
BOOK.HQDOOR.COM←红←桥书←吧←
第23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23)
  黛比的灵性觉醒是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时刻之一。然而其关键是:她意识到那次的觉醒,并没有突然让她产生出想要保护这块土地的欲望。她一直有这样的欲望——只是以前一直被她自己忽略了,至少在职业上是这样的。每次置身于自然景致中,她都感到十分幸福;而每次回到业务工作,她就再次陷入愁云惨雾当中,并且感觉迷惘无助。“那些征兆到底要多么清楚才行?”她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所有的征兆都在那里。事实上,在经历这种灵性觉醒的前几天,她已经在日记中写道,她希望可以为自然保护工作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当她的向导大声喊出“不够清楚吗?”的时候,他其实是有些气愤的,看看你自己写的日记!看看你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多么快乐!难道还需要我再说什么吗?
  黛比听到的声音不正是来自于她备受压抑的潜意识所发出的怒吼,恳求她关注自己的价值所在吗?我不想和黛比的叙述争辩,但是我在这里也要为那些怀疑她这个神灵说法的读者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索——或许,我们都有某些需要被自己忽略了。
  黛比对大自然的热爱一直都很明显。黛比的阻碍不在于她不知道什么会让自己快乐,而在于她不知道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可以是一种职业。在她心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职场,上班的地方;另一个则是由她所关心的事情所构成的世界,也是让她在周末享受人生的世界。把这两个世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不容易(这需要努力、训练和决心),但是当黛比发现这两个世界可以并存于同一个组织中时,她的使命便更加明确了。得知有个自然资源管理委员会存在,同时还提供工作机会,这真是给了她一种极大的启发。就像保罗一样,黛比也曾经骑在马背上。但是她并未从马背上跌落,也未曾看到炫目的强光。她的向导不是神灵,而是那个骑马旅行团队的领队。他的话只是一种征兆,却让一切都变得再清楚不过了。
  现在我会告诉人们不要刻意等待那个灵性觉醒的时刻。有这样的体验确实很棒,但是它向你昭示的事情常常早已在你心中有了答案。永远不要低估忽略那些显而易见之事的作用,很多时候,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正是这些事,而不是因为我们缺乏渴望。
  6
  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接受自己还具有潜能这个事实,因为那暗示着人们将担负实现这些潜能的责任。
  我属于你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自私吗?
  小时候,华伦?布朗总是希望自己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他一直是个信徒,虽然他的信仰一直在改变——八年级以前,他一直是天主教徒,在教会担任祭台助手。在一个朋友因为心脏病去世之后,华伦突然感觉到生命这个主题的严肃和沉重,并开始对当时最受关注的事件产生兴趣,也就是反对美国介入尼加拉瓜内政这件事。上中学的时候,他在克利夫兰城市联盟担任义工。大学毕业之后,他在洛杉矶州教育局工作,到当地的中学教授“生殖健康”(性教育)课程。每次课程都会持续一周,他每周就会换一所学校去讲课。他认为这份工作极为重要。青少年的问题有多少不是和他们对于性的迷惑有关?例如他们的自尊心,他们的羞耻感等。但是这课程的教材实在糟透了!其中的插图竟然省略了人体的重要器官!这叫他怎么教?所以他申请进入那个位于华盛顿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希望能争取到修改性教育教学方式的发言资格。他获得了公共卫生的硕士学位,同时还拿到了一个法律学位。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24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24)
  但是他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不会成功。他会得到一个能够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工作吗?他在求学期间曾经在一家为穷人做法律咨询的服务中心当义工,但他却感觉自己不受欢迎;聚会时,他和学法律的同学们聊到他想为性教育教学做些努力,但他们却一直泼他冷水;他痛恨自己的暑期实习。他在法学院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他实在不确定自己会往哪个方向走。毕业之后,他找到一份工作,进入政府的卫生与人文服务部门担任诉讼律师。这似乎是个非常好的开端,至少在理论上是如此。如果依据逻辑推理,他已经“处在有利位置”,“蓄势待发”了。但是在心里,他很清楚事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夏末的一天,当时正开着车的他,突然间把车子停在路边并无法抑制地大叫起来。他感觉自己像是一块逐渐被拧干的海绵,眼泪突然夺眶而出。他担心自己是否能通过律师资格考试;他和女友刚刚分手;他把自己留的黑人细辫也给剪了。
  我问他:“是卫生与人文服务部门叫你剪掉细辫子的吗?”
  “没有,这是我自己的决定。我去面试的时候就留着这个发型,没人对此有什么意见。把这发辫剪了对我来说是有心理层面的意义的,是我要求自己开始认真生活的宣言。我是为自己这么做的。直到我剪掉细辫子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个发型已然是我身份的一部分了。我比较难过的不是自我定位的丧失,而是了解到我是为自己这么做的。为什么?我开着车,思考着这个问题——车内的广播突然播放一首叫《放下》的歌,它驱使我减慢速度,叫我放下,于是我就把车停在路边,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
  在卫生与人文服务部门,他起诉过医疗保险的诈骗犯。如果健康维护组织重复收费,他也会起诉他们。当医院急诊室不接受门诊病人,他也会起诉他们。这些都是有必要起诉的案子,稀松平常、反反复复,且很快就能结案。对于鸡毛蒜皮、毫无意义的琐事,罚款通常在7 500美元左右,这种感觉就像是递给银行抢劫犯一张停车费账单一样。这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没意义。可是,没有必要抱怨。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投注热情的工作。但华伦就是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
  在过去的几年里,华伦投身创作,而且多才多艺。他在洛杉矶上油画课,在华盛顿写诗,有时候还会在派对上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而且他还常常下厨。在法学院,他发起了一个名为“烹饪与法律”的游戏类课程,教同学们如何制作除了金枪鱼三明治以外的食物。在他所住的公寓楼顶,他还打造了一个香草花园。在华伦的人生中,这些有创意的嗜好是不是他未来热情的种子?又或者这些活动只是他在令人窒息的工作中的一个喘息之机、一种补偿性的发泄?这真的很难说。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25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25)
  换句话说,他不禁在猜想,自己是否该继续追求这些嗜好?如果是,又该追求哪一个才好?
  在许多阻挡一位年轻人选择人生方向的障碍之中,最大的障碍是:沉迷于自己所喜欢的事情是否就是自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帮助谁?有什么贡献?在道德或哲学层面上,你要怎么肯定它的价值?
  “由此我也产生了强烈的罪恶感,但是我告诉自己:‘我要为自己工作。’”
  我问道:“你所说的‘为自己工作’指的是自己出来开公司吗?”
  “不是,我指的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我只有先把握好自己,才能去帮助别人。社会正义只能放在后一位了。对此,我感觉糟透了,但我知道这样做也十分必要。”
  “这是策略性的哲学转换?”
  “没错。我决定去倾听自己的需要并引领自己成为伟大的人。一旦我选择不再否认那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我的人生也就可以非常自然地展开了。”
  两个重要的时刻影响了他作出的选择:即选择成为一名蛋糕师并在华盛顿U街18号开了一家专为客人定制蛋糕的蛋糕咖啡复合店,取名“蛋糕之恋”。他花了一年的时间一步一步、艰辛且犹豫不决地作出这个决定,慢慢地认定自己追求这个梦想没有错。他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做兼职,利用晚上的时间做蛋糕,然后从卫生与人文服务部门辞了职。一年过去了,他的零售店还没有开张,之后又过了半年。他一直不够坚决,在改变的进程中,这是非常典型的——这个过程总是比人们期望的慢很多。然而,他终究还是做到了,他指出那两个重要的时刻,它们推动他跨越了道德或哲学上的那道屏障。第一个时刻赋予了他情感上的澄明,第二个时刻则给了他心灵上的澄明。
  第一个时刻:一个星期五的深夜。当时他正在为同一个办公室里的一位资深经理制做蛋糕。剩下最后一个步骤:上糖霜。为了要让蛋糕看起来美味无比,他把奶油糖霜做成螺旋图案,然后无意识地在上面加上淋有糖汁的脐橙切片,摆放成类似螺旋星的形状。他发现:“嘿,这个螺旋星图案和我在洛杉矶画全家福肖像时用来当作背景的图案十分类似。”突然之间,在那一刻,他有了某种类似灵性觉醒的体验。虽然不像前面故事中的黛比一样听到某种声音,但是感觉很类似。一种和过去相连的感觉与情绪将他包围起来。华伦曾经有一个朋友叫卢克,在华伦14岁的时候过世了。卢克在华伦还小的时候很照顾他,教他打篮球以及怎么和女孩说话。卢克去世之后,华伦有时候还是会觉得卢克在照顾着他。当华伦在蛋糕上做出螺旋星状的图案时,这感觉就像是卢克变成的天使在拍他的肩膀,将他的大脑、内心和灵魂联结在一起。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26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26)
  华伦回忆道:“那个星星的图案十分常见,一直重复出现。它把我的生命联结在一起。那种感觉——真的很难解释,就好像蛋糕在对我说:‘华伦,我属于你。’”
  我属于你。我不是你为了逃避现实所找寻的无聊借口。我是你的一部分。不要再否认了。
  第二个时刻发生在几个月之后:他已经告诉他的家人,他想辞掉法律工作去追求他热爱的烹饪艺术。他们表现出支持的态度——“我认为他们确切的意思是‘放手去做吧!’”。当然,他们也想知道华伦所说的“追求烹饪艺术”是什么意思。开一家餐厅,还是当一名厨师?华伦受过分析训练的法律脑袋警告着他:餐厅的市场已经过于饱和了。他坐飞机去纽约拜访他姑姑。那是个星期六的一大早,他拎着一个被他自己形容为“出自老奶奶之手、看起来很恐怖,而且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创意,也没有上糖霜的蛋糕”。他没有用蛋糕盒,只是用了一个蓝色的塑料袋把蛋糕装起来。这个蛋糕看起来实在很丑、毫无装饰。但是当他拎着蛋糕上飞机,直到坐下把它放在大腿上的这段时间里,所有看到它的人都给予了友善的赞扬。事实上,这个平凡的蛋糕让人们兴奋起来,让他们想起了爱人的生日正是个送蛋糕的日子。当他抵达肯尼迪机场、坐在行李转盘旁等姑姑时,他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蛋糕会让人们感到兴奋,即使这蛋糕看起来并不好看。蛋糕让人们想起彼此、自己的爱人和家人;蛋糕意味着美好的时光;蛋糕是庆祝生命重要时刻的一部分;人们喜欢谈论蛋糕;蛋糕是任何一家面包店里利润最高的一种食品。制作蛋糕时最耗时的步骤就是最后要为蛋糕做上漂亮的糖霜,但是华伦手中的蛋糕证明,蛋糕的样子也可以是家庭自制的,也能让人流口水。于是,他终于在蛋糕上嗅到了商机。
  那天下午,他和他姑姑坐在船上。他对他姑姑说:“我要开个蛋糕店,而且只卖蛋糕。”
  你可以在脑中认真思考每个细节,然而那就像是牵马到河易、强马饮水难,毕竟,这种想像不会产生实际的作用。有时候,显而易见的事情会慢慢呈现,和情感一起不断凸显,直到最终像天启般真相大白。只有到这个时候你的脑子才能真正派上用场,尽可能用最聪明的方法让梦想成真。
  两周后,华伦参加了社区举办的商业课程。他分析了华盛顿的面包店,然后又分析了其他六个城市的面包店。他先是在自己的家里、接着又在一家当地的艺廊举行了蛋糕派对。他放弃了星期五晚上的外出娱乐,不断地钻研食谱配方。他一周卖出了大约15个蛋糕,大部分是卖给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但他还是犹豫着是否该把做蛋糕当作全职工作,所以他还是没有放弃白天的工作。然后,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二清晨,他睡醒了,却发现自己没法移动手脚,甚至不能控制呼吸。他集中精神,终于想办法拿起了话筒。第一个电话是打给父母的(他父亲是一位呼吸治疗师)。他又将第二个电话打给了邻居,邻居送他到了医院的急诊室,并将他留在急诊室观察了几个小时,医生告诉他:“出现这样的症状是因为操劳过度。你必须放松下来。”直到医生这么说时,他才了解到原来过于劳累也会让自己差点瘫痪。他一直以为年轻就是本钱,活力永远不会用尽。看来,现在终于到了该选择的时刻了。
WWW.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27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27)
  他还有更多的恐惧:在蛋糕店盈利之前,他该怎样赚钱糊口?陌生人会像他的朋友一样喜爱他做的蛋糕吗?他的朋友会不会只是因为好心才捧他的场?华伦感觉自己没有一点社会经验;听了许多政客们的话,他发现自己被现实的社会生存问题吓住了。难道他也要开始面临并解决那些问题吗?他意识到自己要开始打拼了——他需要为之做好准备。
  他请了三个月的假。他的老板品尝过他的蛋糕并祝愿他能成功。选择请假而不是直接辞职可以为自己提供一个安全保障,虽然两人都希望不必用到。华伦用信用卡预借了6 700美元,购买了20夸脱的面粉搅拌机、有10个烤架的电烤箱和一个双门的冰箱。他租了一间商用厨房,做好的蛋糕将在附近的9家咖啡店寄售,他也接受电话订购。他的收入刚好够他付房租和水电费,还可以还掉一小部分的信用卡债。一天,他回到卫生与人文服务部门,办理了离职手续。他开店的计划继续不断延后,从春天到秋天,又从秋天到来年的春天。终于,他雇用了12个员工,他的“蛋糕之恋”也在2002年3月30日开张了。
  在他决定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一件有趣的事发生了:每个人都感谢他。就好像他帮了他们什么忙一样。他们感谢他做了可口的蛋糕,感谢他为街坊带来活力,感谢他让大家觉得一定要继续努力才可以让自己的梦想实现。顾客越来越多了,大群的顾客,不断涌进的顾客将长20英尺、宽15英尺的小店挤得满满的,几乎没了落脚之处。“蛋糕之恋”的象征意义用语言无法传递,但却早已深入到人们的心里。它满足了街坊味觉的需要,也满足了他们灵魂的需要。多年来,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到处充斥着虚假、图像控制和不实宣传,人们普遍产生了一种对纯粹和真实的渴望。华伦所做的蛋糕没有太多修饰,正巧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从“蛋糕之恋”开张的那天起,我在华盛顿的朋友们也开始写信告诉我华伦的故事。他让人们产生了一种社区即家园的感觉。
  我去拜访华伦在蛋糕店正对面所开的第二家店,店名叫“爱之咖啡”。他笑着说:“这里至少可以让客人进来坐坐,歇歇脚了。”他的员工也不断增多,贷款银行的业务员也成为了他的业务经理。下个星期,他就满33岁了。即将到来的生日和这次冒险的成功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做事情时,他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人;交谈时,他最喜欢的谈话内容是有关社会需求的。社会需要更多人的热情被点燃,而只有较少的人要去做别人需要他们做的事。社会需要一个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可以适宜地为人们提供所需工具来追求自己所相信的事物。这个教育体系必须给青少年灌输正确的性观念,让他们不必过于顾虑或压抑,并且能够把精力投放到开拓创新的渴望中去。华伦一直没有忘记这些。
▲BOOK.HQDOOR.COM▲虫工▲木桥▲书吧▲
第28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28)
  我问他:“你仍旧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吗?”
  他的回答是给我讲述蛋糕店里一个棘手的人事情况——一位态度不佳的员工不愿学习新的技术。“如果是其他老板,也许会炒他鱿鱼。但我不这么想。你知道吗?我的目标是和他共事,帮扶他、让他成长。亦如这个小店的位置——这个社区的店赚钱了,其他老板很可能会借着这个势头把店面搬到更加高级的社区去。但这里就是我的社区,我想要让它变得更好。”他在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服务。他需要这么做。大部分人都需要这么做,只是他们不自知。
  我问他:“你很特别吗?”
  “唯一特别的是我决定说‘管他呢’。”然后他提起之前说过的那个灵性觉醒的体验,在那个时刻,他觉得自己很特别,而且很感动。“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接受自己还具有潜能这个事实,因为那暗示着人们将担负实现这些潜能的责任。承认我有潜能就必须接受我与众不同、我会成为他人的目光焦点、我可能很特别,或者至少是我很独特。承认自己的潜能就表示你要让自己准备好站出来接受别人的批评,但其实没有人愿意成为被嘲笑的对象。这样的恐惧曾经在一段时间里让我退缩不前。”
  “你上过法学院、也当过律师,纵然很短暂,但这些经历对你开创事业也很有帮助吧?”
  “的确是。在法学院,我接受训练去分析事情,把事情想清楚,并学着相信自己作的决定。在念法律之前,我的思维方式根本没有那么严谨。”
  “所以,对于看过你的故事——即使你离开法律界,却依然追随你的热情的人来说,即使你觉得法律不是你真正想从事的事业,但你可以想像他们除了从中得到‘相信你的梦想’这样的启发之外,还会产生其他不同的想法吗?他们会不会自然地想到:‘我要先去上法学院或商学院,那对我将来很有帮助。’”
  我的说法对华伦来说很新奇有趣。“我绝不会对别人说:‘不要走我走过的路。’但是我真的希望自己可以早一点走对路。而且,如果我觉得自己走过许多弯路,那么当别人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当然会把这些告诉他们。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让自己内心的热情激励自己前行,那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7
  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往往也是实现理想的起跑点。好好学,好好干,会搞定的。
  追求刺激的一代
  ——刺激/张力VS?意义/自我实现
  在前面的故事中,贾内尔?伦敦度过了她人生的转折点,凯特?詹姆斯怀抱着她的秘密梦想,倘若她俩的情况都不适合你,那你应该怎么办呢?你能够解析自己的人生之路,找到那种“做对了”的感觉吗?你能够找到答案吗?
◇欢◇迎◇访◇问◇BOOK.HQDOOR.COM◇
第29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29)
  洛丽?戈特利布走的就是这条路。她认定,没有什么事情比一劳永逸地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更重要了。她觉得自己在好莱坞做基层执行制作的那几年,根本就是大错特错。她在洛杉矶长大,曾经利用大学校友关系网寻找暑期实习来获取学分,又通过那些实习的机会找到了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她之所以干那份工作,是因为除此之外她不知还有别的什么差事可做。虽然她做得很成功,却觉得自己像个招摇过市的骗子。她自问:凭什么叫编剧听从她的指令来写作呢?可是脱离那个圈子后,她又很痛苦,也很尴尬,再也不想经历那样的事了。她最大的恐惧就是不想再重蹈覆辙,浪费更多宝贵的时间。她不想成为一个蹉跎一生的人。她想要一开始就走对人生之路,所以她给自己三年时间去寻找答案。
  从来没有人像洛丽这么大张旗鼓、这么全身心地去寻找答案。她翻出从小到大的日记本。她否定了老爸的模式,他是个股票经纪人,并死心塌地在这一行干了一辈子,50年都待在同一家公司,他的座右铭是:“工作(work)就是四个字母组成的词。”她允许自己拥有梦想,并且对每个梦想都认真投入:航天员、商业间谍、芭蕾舞者、科学家。她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修部上过摄影和人物素描的课程。她采访过那些离开好莱坞的演员。她把每项工作所需的技能罗列出来,交叉分析自己的内在才能。她把《世界求职圣经》系列丛书中的所有性向测验都做完了。她分析所有工作的本质,找出它们内在的、能够让人大脑保持兴奋的成分。她设定的底线是:答案中的那份工作必须要能让她的头脑维持在高度亢奋的状态。毕竟她曾是耶鲁大学的优等生荣誉学会的会员,总不能放任自己的脑袋发霉吧。她察觉到自己的脑袋真正喜欢做的是解决难题。好吧,那就来看看谁是靠解决难题来维生的。医生!病人提供病征,医生必须找出哪里出了问题,医生不分昼夜都在解决难题!于是,洛丽开始做起了功课。她打电话给脑外科医生和肿瘤医生,毛遂自荐去观察他们巡医问病,最后她在佩柏丁大学注册,读医学预科。
  有机化学课简直让人兴奋到了极点!大脑不断释放内啡□,而且还在她的血液中汹涌澎湃。她觉得比起在好莱坞开剧情会议那几年,自己变得更加机警,也更有活力了。没错,就是它!她一直在找的就是这种感觉!她的医科入学申请书写得如此煽情、富有说服力,以至于每个医学院都抢着要她。为什么不抢着要呢?终于有个学生是真心实意地热爱这一科,而不是因为想要社会地位,受父母逼迫,或只是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洛丽选择了斯坦福大学的医科,该校的教学模式是把学生丢进诊所里,直接面对病人,解决各种病患的真实问题。由于洛丽的故事深具说服力,吸引了一家全国性杂志前来采访她的整个职场历练过程。那篇报道文章变成很多迷失方向者的暮鼓晨钟(后来我还遇到一些人,竟然把那篇文章剪下来保存)。文章的内容就是:一位喜爱解决难题的女性解决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难题: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属。
◇BOOK.HQDOOR.COM◇欢◇迎访◇问◇
第30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30)
  你想看到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吗?
  不过两个半月,洛丽居然从斯坦福医学院退学了。
  洛丽是个娇小、容易局促不安的女生。当然,如果我捅了那么大的一个娄子,也一定会局促不安的。她把深褐色的长发绾成一个圆髻,把眼睛藏在深褐色的太阳镜后面。她住在校园附近普普通通的一栋公寓房里,房子阴冷潮湿,她称之为她的“难民营”,还说简直不好意思让我进来。通常不到下午她是不会洗澡的。她离开学校已经一年半了,可是她经常提醒我,严格地说,她只是处于“休学”状态,仍然可以复学。换言之,她仍然告诉别人她是斯坦福医学院的学生,这并不算说谎。她的自尊心有点受伤,而当别人问到她正在做什么时,拿斯坦福医学院当挡箭牌让她感觉好多了。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继续回去读书呢?”我问道。
  “不,那种生活不适合我。”她似乎非常确定。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
  “噢,我忘了我非得跟病人打交道不可。又病又老的人,大多数病人都超过60岁,不是关节炎就是糖尿病。我可不想过那样的日子。”
  什么?“你怎么可能忘了这一点。我的意思是说,人都是因为生病才会去医院的啊。医生的天职就是要照顾病人的。”
  “这个我当然知道,但我当初可没想到要面对那样的环境。我对环境很敏感,我不想天天和病人混在一起。”
  我们又谈了一会儿,她似乎认定那原因简单得就像方程式里遗漏了一个变量,食谱里缺少了一样配料。可是如果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她大可把那个变量放回到方程式里,重新交叉分析,列出新的矩阵,推演出另一个答案。她可以拿个化学博士学位(这是她喜欢的),往科学家的路上走。毕竟科学家只需要跟科学家和老鼠打交道,没有病人。
  事实却不然,洛丽已然陷入了一种走不出的困境。她去一家网络公司待了一小段时间,因为那里似乎相当有趣。她一下子做做这个,一下子做做那个,以便打发时间。可她的野心仍未熄灭,而且她天性过于好强,以致无法长时间快快乐乐当个折中的自由人,因为如果那样,她就无法跟别人竞争、一较高下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对她的事,我想了很多。我们一直保持联络,一段时间之后,她的故事终于让我若有所悟。
  有机化学中许多事物的结果是可以预测的:如果你知道规则,就可以相当准确地预计结果。然而有机化学虽然是一切生命体的基础,可如果你认为人生课堂上的方程式也可以预测,那就大错特错了。解开疾病的难题需要不断尝试和犯错,需要有些希望,有些信心,同时做些猜测。找出人生方向也同样如此。那不是可以在纸上演算出答案的难题,你必须多做些尝试,看看管不管用,然后从中学习。
虹桥门户网WWW.HQDOOR.COM
第31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31)
  洛丽总是说她了解我想写的这本书,了解书的主题,而且对此主题还深有体会。可是她总是把书名说错,不管我纠正她多少次。甚至好几个月以后,在一封电子邮件里,她还是一直把这本书的书名叫做《这辈子,你要做什么?》。我认为这跟我的书名《这辈子,你该做什么?》完全是两码事,主要是少了“该”这个字,这其中包含着某种道德或激励的祈使语气。她所说的却在强调“要”这个字,就像人们常挂在嘴上的我要如何、我要如何……
  我们想要的东西变化万千,而且我们也太容易纵容自己。其实,每种哲学都在“想要”和“需要”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如果洛丽把她的相关问题界定为“我想要什么?”,那么她就会去寻求让大脑持续处于兴奋状态的刺激,而不是那些她应该去深刻体会的情感。
  洛丽希望她的工作是“24小时的亢奋状态”。朋友怪她太天真,太骄纵,太理想主义了。“如果我同意她们的说法,等于就是让我死去”。起初我站在她这一边。事实上我在笔记本里记录她所说的那句“24小时的亢奋状态”下面着重打了三条横线,并且在旁边空白处画了好几个惊叹号以示嘉许。刚开始着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认为能带给我们快乐的就是:兴奋、挑战和脑力劳动。在我的一本小说中,我曾写道:“年轻人最想要的……莫过于能找到他们自己的路,好让他们的大脑在路途中不至于浪费。”
  然而,后来的调查并不支持我这种想法。那些已经找到人生方向的人,都说他们也并没有一直处于24小时的亢奋状态。他们不可能总是保持士气高昂。他们还是会抱怨烦人的行政琐事不时打断他们的注意力。
  兴奋剂!很多角色都能给你这种快速的兴奋——急诊室医生、外汇交易员、吸毒者、音乐会上带动气氛的人、烤肉厨师,任何高风险或需要激情的差事。但是,在确定这类工作真的是你的热情所在之前,你必须确定它对你深具意义,而且与你的人生密切交织,甚至融为一体。
  仅仅有兴奋剂是不够的,这个结论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信仰体系而言,大概是最具威胁性的了。在这个信仰体系里,世界总是充满无聊和刺激的。工作和人际关系犹如电视频道,我们手握频道转换器,只要一有节奏慢下来的征兆,就立刻按下按钮,转换频道。和洛丽一样,我们拒绝父母亲那一代的妥协做法,他们追求的是安全和保障。可如今,任何人只要敢站出来小声说一句“刺激不是一切”,马上就会被判出局,因为人们不愿再听到这样的说法。
  然而,一件能带给你一年刺激的事情和一件能让你拥有十年热情的事情之间是有很多差别的。差别在哪里?差别不是说一件事情会比另一件事情刺激十倍,而在于它是不是你的心灵归属。刺激或者说兴奋不是唯一的目的。只用大脑解决问题,那得到的答案通常也只能让大脑感到高兴。我自己就深受其苦,直到后来因为要写这本书而聆听数百名受访者的痛苦经历后,我才开始彻悟。
WWW.HQDOOR.COM▲虹▲QIAO书吧▲
第32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32)
  行医并非洛丽的心灵归属,就算她解决再多的难题也无济于事。
  传统的职业规划都是从“我的专长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始的,但这往往不是寻获人生召唤的正确起点。找到自己坚信的事业后再来学习所需要的技能,其实时犹未晚。你可以学西班牙语、学做预算、学习聆听。真正有意义的寻求是寻找你所坚信的事业。当你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时,那些无法避免的令人头痛的事和日常的恼人琐事都将变得可以忍受,你的信念也不至于再次动摇。就让你的大脑为你的心灵服务吧。
  洛丽后来的境遇呢?好吧,回到一开始迫使她走过这么一遭的那道难题。身为制作人,常常要求编剧修改剧本,她觉得自己这样的工作真是强人所难。她从未受过写作训练,也未曾写过剧本,她过去只是一个经常强人所难的人。
  但是她真的需要完全离开好莱坞,摒弃自己的过去吗?
  经过一段刻意而为的兜兜转转后——她现在回想起来,戏称这几乎只是她的青年危机。后来,洛丽又重返好莱坞,目前正致力于剧本写作。她现在向制作公司推销作品,就好像以前那些作家向她推销一样。做这个推销作品的工作的部分原因是为了要维持生计。她了解电影产业,她的家人也本来就住在那附近。总之,她现在觉得好多了,正本清源,这也算直接切入了问题的源头。现在,她以谦逊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剧本,但以前当制作人时,她就做不到。这当然不是她的人生终极目标,也不是她心目中的理想解答,然而,这让她感觉自己不再是残缺不全的。她化弱点为力量,做这份工作的意义使她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只会强人所难的人了。
  有时,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往往也是实现理想的起跑点。好好学,好好干,会搞定的。
  8
  我发现自己的个性简直是一块精于自我改造的瑰宝,我善于在恶劣的环境中开拓进取和随机应变。
  寄生的创业哲学
  ——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
  和本书中的人物在一起相处的时光让我不禁也要回首往昔,想起大学刚毕业时的自己。在那个时候,我干什么都是精力充沛的。
  我通常不太愿意回忆那段时光。那时的作家之路其实也并不好走,而我早已将20到30岁间的大部分记忆抛诸脑后了。那些年来伴随自己的,是困惑和混乱。发生了太多的事,也换过太多的工作。把那段经历当成过去,对我来说是最轻松不过的做法。我磕磕绊绊地走过来,不想从头再来。
  不过在采访过程中,我的采访对象也总是时不时地询问我过去的情景,于是就使得一些往事从我的脑海中跳跃出来,历历在目。
WWW.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33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33)
  在中学时我受到过打击:老师说我没有写作天分,说我的想法没有足够的内涵。那些老师其实没有恶意,他们只是实话实说而已。就当时的情况来说,他们也没有说错。我数学不错,成绩优异。几乎在每一次数学能力测验中,我都接近满分,也年年参加中央华盛顿大学举办的华盛顿州数学冠军赛。但是很不幸,我看不到数学的意义。解X和Y的线性关系方程式,根本难不倒我,但是要我说出数学和社会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那我就无从入手了。我有数学天分,但我根本不稀罕。
  念大学时,我尽量不选修和英文有关的课程,因为我知道那会拉低我的平均分。
  我主修经济,这是个很实用的专业。可我写了一篇关于个人生活的散文,并刊登在学校的校报上。文章内容是关于“做自己还是求成就”的问题,当时我选择做自己。那年刚好大四,每一个人都在问我毕业后要去做什么,而我始终回答:“从现在开始,我都要做‘波’——我自己。”这句话后来被放大成为上述文章的标题。有很多同学都向我反映,他们原本十分害怕会受困于职业划分,但那篇文章让他们松了一口气。
  然而,毕业后究竟去干什么呢?我毫无头绪,我从七年级就开始打工了:餐厅杂工、自助餐馆经理、厨师、水泥厂警卫、运动医学实习医生、大型起重器生产线技术员、厨房经理、有氧舞蹈教练、簿记员,还有其他,无法尽录。但是,那篇文章的读者反应也促使我产生了当一位作家的向往,即使有过老师们的负面评价,但我依然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毕业后的那年夏天,我的女朋友在纽约找到工作,于是我也跟着她去了那里。我们投靠她姐姐,晚上就睡在沙发上。我有大把的时间,当然也身无分文。所以我决定写本小说,因为我再没有其他本事了。我写满了一本本的笔记本。在夏天快结束前,我向邻居借了一台打字机,把我的鬼画符敲出来。再读一遍自己的作品,很明显,它们烂透了,连我自己都不忍卒读。勉勉强强打了一百多页后,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最后停了下来。很显然,我根本就没什么天分,那些老师是对的。
  是面对现实的时候了,该长大了,该是我买套西装,找一份正式工作的时候了。我的女朋友被调到了旧金山,我也跟着去了。
  打着经济学学士的招牌,我找到了一份正式的工作。
  每天早上,我套上深蓝色的羊毛西装,搭乘公车出城,跟爽朗的保安行个礼,搭电梯到22楼,信步走过一间间有窗的办公室,最终步入一间无窗的灰色房间,在最后一排的一个位子上坐定。整间办公室总共有12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职员。雇用我的公司是家诉讼顾问公司——大概是结合法律和管理的最佳顾问公司。我好不容易通过面试,更是披荆斩棘才获录取。对法学院或商学院的学生来说,这真是最完美不过的起点了。虽然这并不符合我的规划(实际上,我也没有什么规划),可是这表示我因为这家公司而拥有了社会地位。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34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34)
  但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我们的客户是个大型的公共事业机构,在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建立了两座核反应堆,它对加州政府提起诉讼,要求补偿50亿美元的建设费用。反应堆的预算是每座10亿美元,但我们的客户抗议因通货膨胀而使费用又多出30亿美元。所以我们公司要做出大量的差价表,每个表都长达好几百页,详载这十年来的每个花费项目,再把通货膨胀的部分分解出来。可那不是我的工作。噢,当然不是。如果我很擅长那个差事,那么两年之内我都会一直去干那件事了。
  至于我的工作,就是手按十个数字键的计算器把差价表上的每栏数字相加,以确定计算机没有在四舍五入上犯错、产生舍入误差。如果计算机是正确的,我们就在每栏底下做个检验无误的红色小记号。然后,对同一栏数字,同样的工作要再做一遍。每栏数字都要检查两遍。这就是我要做的事,而且只做这个而已。一天10或11个小时,每周6天,他们付我时薪12美元,再把时薪75美元的账单开给客户(这笔账会计入诉讼费内)。在那间无窗房间里的12个人都在做这个。我坐在最后一排,成天盯着别人的后脑勺,只能偶尔来点性幻想自娱。最疯狂的是,至少有十个同事都在比赛谁的计算速度快。他们真是被洗脑成功了,相信四舍五入的错误会像埃博拉病毒一样危险,而我们的差价表必须非常完美。你可能会想到,其实我们就像幕后黑手似的,在用累积的支薪工时帮公司印大把的钞票,可我们自己却没想到。
  以前我也做过不用大脑的累人粗活(门卫、生产线工人),可那时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干的只是低贱粗活。但在这里,每个人都假装自己在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假装才是最糟糕的部分。我们不能在办公室放音乐,甚至连耳机都不能用。中午出去吃午餐的时候,必须穿着制服外套。公司对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简直执著到了极点,居然还规定没穿外套者不准走出大厅,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也不能脱下制服外套。
  我上班第二天就想走人不干了——这家公司简直是金玉其外、徒有其表,可是我有4?2万美元的学生贷款要还,所剩存款也活不过一个月。此外,那时的我根本无法下决心去辞职。多年来竞争得你死我活的运动训练以及固执的天性,使我对弃械投降的做法既不屑一顾,也根本无法接受。我凡事绝不服输,决不能做逃兵。从小我就被灌输不到最后关头决不放弃,绝不逃一堂课,运动受伤时也要撑完全场,决不能辞掉工作这样的想法。于是我决定欣然接受现实,并试着安慰自己,“这只是一份工作,一份只需白天受罪的工作”,虽然我要时常加班到深夜。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35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35)
  几个礼拜之后,我开始在晚上抱着枕头痛哭。我的女友会抱着我安慰我。我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周六不上班。我觉得自己的灵魂好像枯萎了。每花一块钱都是在延长我的刑期。所以,我晚餐只吃米饭和卷心菜,早餐吃玉米片配奶粉冲泡的牛奶。我还篡改了自己的巴士转乘票,使其可以直接搭乘到家。家里有人过生日时,我会省下买贺卡的一块钱,自己画一张。有一天我到基督教青年会去游泳。游泳池入口处要穿过淋浴室,在淋浴室入口有个磅秤,可以让经过者称一下体重。于是我踏上磅秤,把秤锤拨到157磅的刻度上,因为从高中以来,我一直都是157磅。可是磅秤的杆臂猛然斜了下去。嗯,我一定瘦了不少。我把秤锤往左边移了一磅,再移一磅,再一磅……等著杆臂升上来。接着我移过50磅的刻度,再移一点,再移,一直移。最后杆臂终于平了。
  132磅。
  说我枯萎并不是打比方,而是实实在在的枯萎。好几个月来,为了不花午餐的五块钱,我靠洗劫咖啡室为生。除了咖啡和茶之外,公司提供单独包装的康乃馨牌无糖速溶可可粉。我会倒四五包到塑料杯子里,加水搅拌成布丁状,用汤匙把卡路里吃下去。如果有人邀我出去吃午餐,我想到的只是那五块钱就要和我说拜拜了,所以我就会说,“噢,我今天带了盒饭”,并就此搪塞过去。今天5块钱,明天5块钱,一个月就是125块钱(每周6个工作日),一年就能省下2 400块钱的午餐费用。最疯狂的是,在我发现自己快要枯萎得消失之前,还一直很骄傲自己想出了这个别出心裁的省钱技巧。我捧著可可杯在咖啡室漫步,心想没人比我更聪明了。我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普通人行为模式中不为人知的漏洞,当时我总是在找漏洞——即一般人出于习惯,不自觉做出的不必要行为。
  我在绩效会谈时,曾和对谈的人说到我不快乐。他说这很正常,反正两年内我就有能力去念管理学院,可以把这一切抛诸脑后了。我没告诉他以自己现在体重大幅减轻的速度,两年后我就骨瘦如柴、只剩七磅重了。
  我把一年前自己在大学时写的那篇文章翻了出来,又阅读了一遍。“从现在开始,我都要做‘波’——我自己。”这就是我曾经天真的预言。小子,你还真是口出狂言啊。我觉得这根本就不是我,我当下在做的工作与自杀无异。
  我经常做各种逃脱苦海的白日梦。其中之一就是我靠设计贺卡而神奇地发了财。于是我和女友开始偷偷设计,绘制一种充满想像力的荒谬风格的卡通贺卡——这可以让自己拥有一线希望!由于实在没什么其他的指望,所以我才会冒出这么疯狂、愚蠢和小家子气的妄想吧。如果只有我自己,我很可能会一直让它停留在幻想阶段——不想冒着幻想破灭的危险去付诸行动,可是我的女友比我实际,她开始觉得画了那么多贺卡却只放在家里实在很笨。她去贺卡店问了些问题,去认识业务员,并且参加了一场礼品发布会——到底这件事有多难,我并不清楚,但在此之后,我们的幻想,这艘希望之船有了多一点的发展空间。一个月后,我们一次筹集500美元,共集资1?1万美元,然后我就在上班的诉讼顾问公司那间无窗办公室的后排干起了私活,经营起一家贺卡公司。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36节: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上)(36)
  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就来到办公室,在后排的位子上坐下来,摊开我的差价表假装在工作,然后开始打电话给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业务代表。我一整天都在和商店洽谈,和印刷厂洽谈,定做纸箱和纸张等。我用公司的计算机和复印机做会计工作并印制发票,我们总共有48种样式的卡片,在20个州里大约200家商店销售。全办公室的人都知道我在做什么,其中有三个人还各投资了500美元——他们也需要一些希望,其他人则被我这种全然不顾公司规范的行为吓得目瞪口呆,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午餐时我会走到附近的贺卡店,确定一下我们的贺卡是不是真的上架了。等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会在差价表下面画一些红色检查记号,然后下班回家。
  这是一种新式的小公司孵化法——我称之为寄生的创业哲学。当我的体重逐渐回升,对自己充满信心,所有的贺卡也都收到了续订订单之后,我辞掉了公司的工作,全职做贺卡。好笑的是,这个贺卡生意并没维持多久——就像寄生者和宿主一样,我对贺卡的喜爱和对差价表的憎恶之间有一种根本的共生关系。一旦我出来自己做,很快就失去了那股动力。自己经营一家贺卡公司,一点都比不上在一个令人窒息的法律顾问公司后头,像水蛭似的偷用他们的办公设备来得好玩。六个月之后,贺卡公司因为我的经营不够努力而告失败。我并没有太难过。以前我以为那是我的梦想,试了之后,才明白它其实不是。我又接着找工作,当过债券推销员,到一家政治刊物做过编辑,然后还当过中学老师,之后又到一个小出版社上班。
  数年后,要是有人问我之前都在干什么,我通常不会提那段窝在没有窗户的办公室里的日子。我也很少会提起那家贺卡公司,或许是不想暴露自己的弱点,或许是不想再回顾那段害别人赔钱(虽然只是一笔很小的钱)的丑事。为什么呢?我只是为了向前看,而非回头望。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因为虚耗光阴而感到羞愧,这让我不愿意再提及此事。现在我把它写出来,回顾过去,我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好羞愧的。我发现自己的个性简直是一块精于自我改造的瑰宝,我善于在恶劣的环境中开拓进取和随机应变。
  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要在别人的故事中寻找勇气。现在我才意识到:这份勇气从来没有消失过,就在这里,在我自己的故事里。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
  身为作家,我试着不要过度扭曲真相,要不然一不小心,珍贵的记忆片段就会被磨灭掉。
  一直以来我都不觉得自己有值得一写的故事,但是精彩的事件和人生转折点却一直伴随着我,潜藏在我的心灵深处,等着我前来挖掘。接纳自己,停止奢望自己拥有更具戏剧性的过去,不再和他人比较,使我终于醒悟到那些过去的想法如何地影响着自己,以及如何地主宰著自己。
  同样,对自己的选择,我们总是抱有热情。但展望未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更加勤于回顾过去,同时开放心胸,想想自己应该把热情放在哪里,以及一定不要放在哪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