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紀實驗室
Advertisement

>返回首页 台湾媒体争议是指台湾媒体的报导和采访缺乏专业水准而引发的社会争议,一般认为批判媒体规模大增的起点起自于2000年八掌溪事件。部分认定该乱象的民众认为:台湾虽享有高度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环境,但因激烈市场竞争与明显政治立场,媒体的报导本身常成为争议的主角、报导采访违反人权。在此认知下,台湾部分学者兴起了与媒体对抗运动以抗议及试图解决此争议。

背景[ | ]

台湾因随着媒体的增多[1],过去平实的报导风格已不能保证留住阅听人;于是各种争议性高的报导逐渐成为主流的版面。导致在今日,台湾媒体的可信度正受到质疑:自由之家的评比报告指称,台湾媒体被认为是“煽色腥的、商业化的与党性顽强的”(sensational, commercialized, and overly partisan);《洛杉矶时报》在一篇叙述台湾媒体现状的报导中,将标题订为〈他们无能力处理事实〉(They Can't Handle the Truth)[2]

台湾是世界上将收视率广告价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台湾的收视率调查结果长期由AGB尼尔森所垄断,而AGB尼尔森的收视结果则是根据个体家庭得出。一些人认为,由于一些安装收视器的家庭属于社会较低阶层,这些人的阅听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媒体节目的走向,成为了台湾媒体节目日益沉沦的原因。

同时,台湾解严以来,电视频道数增长数十倍,尽管广告额也有增长,但主要集中在新媒体中,旧媒体则不明显。无线电视的广告收入已连续6年负成长。有线电视也在2005年停止增长。

另外一方面,因为2000年代入主台湾执政之民进党政府对媒体控制力的较为减少,导致各媒体主观化私有化,加上几个重要的媒体均由两方政党把持或立场各偏向泛蓝或泛绿,旧有影响势力不愿放弃部分过去所得特权,新势力又利用执政优势积极去占有新发言权;因此部分台湾民众认为自此阶段开始“媒体的客观性几乎等于无。”(《洛杉矶时报》)。在此认知下,台湾部分学者兴起了与媒体对抗运动以抗议及试图解决此争议。[2]

2006年爱德曼公关公司调查包括澳洲中国香港印度日本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媒体受信赖程度,台湾敬陪末座。爱德曼公关公司亚太区总裁Alan Vandermolen认为:台湾人批判性较高、台湾媒体竞争过度、台湾媒体偏向煽色腥走向等,都是导致台湾媒体形象不好的主因。根据法国无疆界记者组织”2006年10月24日发布的“全球新闻自由指数”最新年度评比,台湾从前一年的51名进步为43名,排名比日本的51名、美国的53名都高。但是台湾媒体受信赖程度在另一项调查中却仅1%,是亚太最低[3]

采访争议[ | ]

台湾媒体记者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家电子媒体为了获得较为耸动、刺激的画面,以换得较高的收视率,造成媒体的采访行为本身也成为新闻事件、引发社会争议,此外,也有一些争议则是因为直播技术所引起,甚至有民众检举电子媒体因采访而违规停车。采访上所引发的争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数种:

(一)与采访对象发生争执
如在2004年9月期间,媒体与英国著名歌手艾尔顿强在机场爆发口角冲突[4]
(二)利用采访机会表达意见,混淆记者的角色
例如在2006年8月期间,《联合报》记者丁万鸣趁着采访之便,高喊“阿扁下台”[5]
(三)采访问题不适当,伤害受访者
例如常问受访者“请问你现在有什么感想?”、“你知道爸爸(妈妈)已经死掉了吗?”,尤以电子媒体记者最为严重,就连火灾、空难或车祸等意外现场,均曾出现过此一问题[6][7]
(四)现场直播争议画面
例如2005年5月期间,艺人倪敏然自杀事件当事人夏祎召开记者会,两名媒体记者因抢镜头不和而互骂脏话[8]
(五)未考虑记者人身安全问题
例如2004年10月,纳坦台风来袭,台视记者平宗正接获行政院长游锡堃将视察员山子分洪道之消息,在分洪隧道口等待,不慎被卷入洪水中溺毙[9]
另在2003年4月期间,台北市和平医院SARS疫情而封院,台湾《壹周刊》两名记者设法偷待在封锁的和平医院里采访摄影[10],即被台北市新闻处处长吴育昇批评该举是“无视记者的人身安全”、“漠视新闻道德和新闻自律的原则”[11]。但《恐慌,在政治瘟疫蔓延时》[12]这一本书批判台北市政府的处理方法,并肯定壹周刊记者潜入和平医院所做的报导。

使用血腥照片或画面争议[ | ]

为了追求效果,报纸或电子媒体常将血腥、煽情的照片、画面放于显著的版面位置或是新闻的重要时段,例如苹果日报即常遭到批评,将伤者及尸体等照片放于头版,不但不尊重当事人、也很可能会吓到读者,最知名的例子是在2006年11月,台中市长胡志强夫人邵晓铃女士车祸重伤,苹果日报直接在头版刊出血淋淋的车祸照片;引起政府开罚。[13]

其他主流报纸虽几乎不会出现这类照片,但亦有例外的时候。如2007年4月12日高雄寿山动物园鳄鱼咬断人臂事件,除了自由时报将鳄鱼将人臂含在口中的照片之血腥及断臂处打马赛克外,苹果日报及联合报仅于血腥处打马赛克,并将之刊登于头版,中国时报则虽将其在于第三版,但完全未对照片做任何处理,而引发社会争议及蓝绿立法委员谴责。[14]

灾难报导争议[ | ]

由于灾难事件最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灾难事件的新闻报导是各家电子媒体的必争之地,灾难报导常引起的争议包括以下数种:

(一)反复播放灾难画面
2000年7月12日所发生的八掌溪事件
(二)帮台北市政府隐瞒SARS疫情
台湾媒体在壹周刊记者潜入和平医院报导不当封院政策事件后,才开始批评台北市政府对和平医院的不当封院政策(之前只有自由时报有几篇读者投书及和平医院院内日记在批评不当封院政策)。因此有人认为台湾媒体实际帮了台北市政府隐瞒疫情,甚至指出如果台湾媒体能在封院初期就依照常识批判不当封院政策,壹周刊记者潜入和平医院的行为就没有必要。
事件过后,台湾公共电视拍摄《走过和平》纪录片,记录台湾在SARS疫情爆发期间,疫情最为集中的和平医院为背景和相关人物的心声、事后相关惩处与法律审判历程。
(三)夸大灾情
例如2004年9月11日,台湾发生严重水灾。部分电视台记者遭到自由时报指出故意“蹲在水里连线”,造成“水淹及胸”假象的照片[15]

暴力、刑事新闻争议[ | ]

刑事新闻画面[ | ]

1997年4月至11月,白晓燕命案发生。在白案开头未确认被害人安危之时,就有部分台湾媒体发布新闻,甚至公开歹徒的绑架照片;至白晓燕尸体被发现时,台湾媒体不但派SNG车至现场以现场连线直播方式报导,对尸体的惨状描述更是钜细靡遗,隔天各大报也以大幅版面报导并附大量现场图片。1997年8月19日,警方与歹徒发生枪战。部分台湾媒体将警方的攻坚行动公开,被认为是造成除被当场格毙的林春生之外,其它两位歹徒顺利逃逸的原因。1997年11月18日,歹徒之一陈进兴挟持南非中华民国大使馆武官卓懋祺(McGill Alexander‎)一家五口。当时台湾各新闻台不但在使馆外围进行连线报导,还争相打电话采访陈进兴,将陈进兴塑造出“黑色英雄”的形象。

2005年11月,台湾蔡姓商人遭林明桦集团绑架。人质尚未脱险之前,部分台湾平面及电子媒体以抢先报导相关新闻方式大幅刊载相关讯息。[16]

持续播出林正杰殴打金恒炜画面[ | ]

2006年8月24日晚间9点多,民视新闻台政论谈话性节目《头家来开讲》来宾林正杰与金恒炜因意见不合,林挥拳向金,造成金鼻子挂彩流血。[17]自接下来的22:00新闻开始,除了民视新闻台播出自己的画面之外,包含年代新闻台、东森新闻台、中天新闻台、三立新闻台(自23:00新闻开始)、TVBS-NEWS,皆曾以全萤幕、或分割镜面的大框、或定格小框,持续不断播出翻拍自民视新闻台的殴打画面。

话题人物炒作争议[ | ]

经常出现的技术性错误[ | ]

台湾的电子媒体经常出现错别字等技术性错误,有人认为出现频率过高。例如,2007年5月6日,三立的民进党2007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党内初选特别报导[18]三立新闻部经理余朝为说,是因为面板更改时电脑当机所致,但只有几秒钟,事后已立即更正。[19]

对某些人事物的炒作、造谣或双重标准[ | ]

台湾媒体会出现联合使用相同谣言攻击单一人事物的现象,其错误谣言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造成人民错误判断。

有关错别字、错用成语的报导[ | ]

台湾的电子媒体亦会出现错别字及错用成语的现象;虽然说技术性的错误很难完全避免,但是此现象过多则反映了媒体赶新闻及审稿不确实。

而媒体会遭到批评的原因,还包括媒体对错别字的态度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泛绿支持者批评,台湾媒体可以针对泛绿政治人物的错别字及错用成语做出连续数天的批判报导、浪费重要新闻版面,但是却不愿意加强自身记者编辑的中文能力及审稿资源。

以下是在错别字、错用成语所做出的错误报导或新闻炒作列表:

  • 陈水扁总统使用罄竹难书成语形容正面行为事件。
  • “三只小猪”被媒体指为成语事件(“三只小猪是成语?不要诬赖教育部!”一文指出,这是台湾媒体共同做出的错误报导)。
  • 教育部成语“音容宛在”写错字事件。

关于台湾高铁的错误报导[ | ]

台湾媒体对于高铁的报导可以说是联合造谣攻击的典范之一。台湾高铁在其网站不断的发新闻稿更正,但各媒体仍持续报导对高铁的错误新闻。

  • 联合报在2006年10月23日10月24日连续刊登两篇报导,指出日本新干线在时速300公里状况下,在地震发生时,只需要3秒就可以将列车完全停下,用来攻击台湾高铁的不安全性。根据物理学定理,若时速300公里在3秒钟完全停下,一个质量70公斤的乘客,会受到将近200公斤重的力量拉扯整个身体,乘客的内脏与外表会受到严重的损伤。事实上,日本新干线用的地震侦测系统,是侦测传输较快的震波,可在破坏力最大的表面波来临前3秒,即可预知地震并开始刹车。[20]

其他炒作、造谣或双重标准的报导[ | ]

与事实有所出入的报导[ | ]

没有事实根据的报导[ | ]


采用模拟画面[ | ]

不同媒体‧各说各话[ | ]

大幅造谣‧小幅道歉[ | ]

偷拍及侵犯隐私权[ | ]

报导过度政治化[ | ]

泛绿支持者批评,部分媒体报导立场“严以律台湾,宽以待中国”。例:雪山隧道青藏铁路之不成比例报导[3][4][5][6][7][8][9]以及王文怡在11月11日的演讲痛批台湾媒体向中倾斜严重[10][11]。也有部分媒体报导立场相反。 另有几则属过度政治化的报导,如下:

《中时电子报》首页出现鼓励动乱字眼[ | ]

2006年9月6日中时电子报首页《网络主笔室》出现“不敢动乱,倒扁免谈”连结。内文提及“怎么样才能撼动美国的决策呢?唯一的办法,老实说,这真的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动乱。……不要用中产阶级的伪善,在那里假装天真,假装文明,说我们就是要理性、要说服[21]。”苹果日报2006年9月8日报导“诗人吁动乱 有骂有挺”中提到:“对此,网络上有人大骂,杨渡主张已触及内乱及煽动罪,却也有人附和说,不流血阿扁不会下台。”[12]事后作者杨渡辩称“只是把情势分析清楚,并不是鼓励大家动乱[22]

2006年9月9日BBC台北特约记者林楠森报导“台湾展开反贪倒扁"围城之战"”时,其内容提到:“一名资深媒体人士撰文鼓动群众必须以动乱来引起美国介入,才能达成拉陈水扁下台的目的,也引人侧目。有政论节目质疑这名媒体人士担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文胆,从而有可能代表马英九想法[23]。”2006年9月17日,《自由时报》记者邹景雯报导“媒体 勿成分裂社会的元凶”中提到:“在这篇讨扁‘檄文’指导下,中时关系企业中天电视台的转播台在凯道被挺绿的群众占领,这样的发展,不正是投其所好吗?……这篇让外界哗然文章一 出,没看到中时老板有何异议,也没看到国民党放了什么屁,他们共同以无言默许了这样的论调。这种媒体与这种媒体人,把鼓动暴力、强调激进当成言论自由,……[24]。”

拒圣火,让台湾形象受损?[ | ]

2007年4月28日《自由时报》报导:有台湾部分媒体指称,国际媒体指拒圣火事件让台湾形象受损[25],但实际上多数国际主要媒体(诸如:《路透社》、《美联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泰晤士报》及日本读卖新闻》等)报导指出,中国奥运圣火路线惹毛台湾、引起台湾反弹等,并指圣火路线已成两岸政治议题,并引发台湾内部争论,未有所谓形象受损等说法[26]

由Google新闻搜寻华文新闻,以关键字拒绝圣火得到的结果可以知道,华文媒体的报导与其他语言(英、日文)相对中立的报导不同。也可以说,多数华文媒体在某些事件的报导很容易(故意)出错。

台湾媒体对《经济学人》去蒋化报导的争议[ | ]

《联合报》在2007年3月17日的A4要闻版,译介3月17日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的一篇有关台湾政府去蒋化措施报导,其中将"Cultural revolution"一词翻译为文化大革命,《自由时报》以"Cultural revolution" 一词非专有名词"Cultural Revolution"为由,抨击《联合报》此举实属移花接木之行径,并以统媒称之[27][28][29][30]

牛津大辞典内所解释 "cultural revolution" 一语,确实是源于1966年中国文革历史,且没有其他解释。但有人表示译文应当注意文章之前、后文意的连贯,如果"Cultural revolution" 译成文革,但是实际上去蒋化诚与文革毫无关联[31][32][33]

而有人表示英国《经济学人》此篇报导所下标题确实暗示了台湾的去蒋化和去中国化与中国文革的相似,之所以有‘r’和‘R’的区别﹐正是因为暗示的是“相似”,而不是相同。

此外,也有人提出《经济学人》的原文针对蒋介石使用了不少负面描述(例如:dictator(独裁者)),而对于民进党作为最负面的形容也只有严重到“选举手段”,但《联合报》完全没有翻译出来。

其他争议性报导[ | ]

一些争议现象[ | ]

“独家新闻”现象[ | ]

其他[ | ]

  1. 电子媒体“新闻画面”往往是靠新闻记者在旁当“导演”,让当事者亲自将事件或动作重新进行一遍得来的,甚至还有NG[34] [13]
  2. 电子媒体空洞的SNG现场报导内容。
  3. 电子媒体针对某新闻事件,在短时间之内密集重复播报,有疲劳轰炸之嫌。
  4. 利用强调受访(或call in,或投书)民众的立场,或着重偏向报导符合自己立场的内容,来彰显自己既定的立场,一点也不客观、不中立[14][15][16][17]
  5. 制造族群歧视与冲突的用词(例如台客华客统派媒体亲中媒体媚中媚共卖台联共反台)。

引发效应[ | ]

Template:Copyedit

八掌溪事件[ | ]

  • 政府层面:总统陈水扁的支持度严重下滑,兼任行政院灾害防救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行政院副院长游锡堃因此辞职,行政院长唐飞亦处分许多相关官员。
  • 新闻媒体层面:台湾知名媒体批评网站与媒体对抗因此事件而成立。

《中国时报》陈洛薇“新228事件”[ | ]

2005年3月6日,PTT网友在台北车站前呼口号,要求《中国时报》一周内道歉,口号诉求为:“媒体要道歉,记者要反省;拒绝无知抄袭,要求媒体自律。阅听人,站出来!”。详见《立报》2005年3月7日〈网络力量不虚拟 网友要《中时》道歉〉报导。

捷运强吻男上吊自杀事件[ | ]

2005年10 月发生在台北捷运淡水线的大学生强吻 12 岁少女“强吻案”,被告当事人据信因误信媒体报导:“检察官加重起诉,祭出重罚。”而上吊自杀。[18][19]

王建民拒台媒事件[ | ]


2006年8月18日,即有网友准备串联发起学运,在9月1日台湾记者节当天走上街头,向“恶质媒体”抗议。2006年8月22日,被视为即将登场的“91反台媒学运”前奏曲“822挺建民呛TV”行动展开。

  • 详见王建民

相关内容[ | ]

资料来源[ | ]

  1. 有线电视为例,经台湾政府组织、政策制订下推展,于1991年卫视五个频道开播之后,台湾于2003年的有线电视媒体普及率有率已高达84.8%,可谓全球第一。
  2. 此运动简称“媒抗”[1]
  3. 2006/10/25 自由时报:新闻自由排名 台湾胜日美
  4. 强叔爆粗口 外国媒体大肆报导,大纪元
  5. 被认定混淆政治与新闻 当面呛扁记者遭调离,南方网
  6. 2007/01/29 联合报:记者不当发问 中天网站被塞爆
  7. 2007/01/?? 民视:许玮伦搏死神 (中天)记者问题惹毛家人
  8. 2005/05/15 中天新闻台现场直播夏祎记者会片段,YouTube存档(注意:内含粗俗言词!)
  9. 2004/11/17 《目击者》第43期【发行人的信】:问题不在摄影机!
  10. 2003/05/01 台湾《壹周刊》第101期:独家直击 深入和平医院100小时桃园新闻网存档
  11. 2003/05/05 TTNN中华资讯网:“卧底”和平 北市府谴责壹周刊
  12. 恐慌,在政治瘟疫蔓延时
  13. 太残忍!苹果日报刊出邵晓铃车祸照 北市新闻处开铡 ,东森新闻报。
  14. 报刊血腥断臂照 蓝绿吁规管,大公网。
  15. 2004/09/16 《新台湾新闻周刊》:电子媒体的水灾新闻夸张作假,《南方快报》存档
  16. 2005/11/26 中华日报:林明桦案 偷跑电视要罚!
  17. 2006/08/24 民视新闻台:不满讲话遭打断 林正杰殴打金恒炜,YouTube存档
  18. 立委初选》姚文智没选 三立生出三千票, 2007年5月9日《联合报》
  19. 〈姚文智没选竟有票 三立又出包〉,2007年5月9日《华视午间新闻》
  20. 2006/10/23 联合报 高铁模拟地震 5公里才煞住
  21. 2006/09/06 中时电子报网络主笔室:不敢动乱,倒扁免谈
  22. 2006/09/08 苹果日报:诗人吁动乱 有骂有挺
  23. 2006/09/09 BBC中文网:台湾展开反贪倒扁"围城之战"
  24. 2006/09/18 自由时报:媒体 勿成分裂社会的元凶
  25. 台湾拒圣火》外电争相报导 赔上国际形象
  26. 国际媒体︰圣火路线 中国惹毛台湾
  27. 2007/03/19 自由时报读者投书:论联合报文化大革命
  28. 2007/03/19 自由时报:经济学人去蒋化报导 统派媒体硬拗为文革
  29. 2007/03/19 自由时报社论:媒体岂可用移花接木手法污名“去蒋化”
  30. 2007/03/19 自由时报读者投书:<澄社评论>新闻界也需要“文化革命”
  31. 2007/03/20 东森论坛网友投稿:The Cultrual Revolution?or a cultural revolution?
  32. 2007/03/23 东森论坛网友投稿:问题从来不在去蒋化,而是在于记者的心态!
  33. 2007/03/23 东森论坛网友投稿:“我为何讨厌黑人”、去蒋化以及“文化大革命”
  34. 2005/10/05 民视新闻台《第三只眼》专题

外部链接[ | ]

影片[ | ]

  • 2005/10/05 台湾民视新闻台《第三只眼》
  • 台湾公广集团公视《纪录观点》:《有怪兽》

网站[ |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