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紀實驗室
Advertisement
  • 根據《文化一周》民調中心針對北區九所大學所做「國際觀大調查」數據顯示[1]
    • 近四成大學生認為政局不穩是台灣難以走向國際化最大阻礙。
    • 有二成一大學生認為最大阻礙是媒體播報國際新聞時數太少
    • 根據數據顯示,近七成九大學生認為自身缺乏國際觀。
      • 缺乏國際觀的主要原因,有三成六大學生認為是自發性不足。
      • 其次為國際資訊缺乏和英語能力有待加強。
      • 世新大學陳冠婷說:「台灣和中國大陸的特殊情勢讓媒體焦點放在兩岸政策之上,國際情勢相較之下比重就大幅減少。」
      • 師大英語系蘇民欣同學則認為媒體對於國際時事的播報內容並不夠,才使台灣和國際接軌有一定的難度,她表示:「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國際時事的動向和我們的生活其實是息息相關的,但在台灣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 國際政經風險顧問公司2004年7月6日發表的“亞洲媒體審查”評比報告批評臺灣媒體欠缺國際觀:相較於香港或新加坡,臺灣媒體報導的焦點太過局限在臺灣島內事務,往往犧牲區域及國際新聞的品質,而且也阻礙了臺灣在區域經濟中的發展[2]
  • 廣電基金2004年7月29日公布的2004年6月〈電視新聞性節目定期觀察報告〉指出:該月每天19:00至20:00,12個電視頻道的新聞性節目的國際新聞比例,八大第一台三立新聞台TVBS-N台視均有11%以上;東森新聞台民視無線台僅佔5%;而且外電新聞取材偏頗,以影視藝文為最大宗,其次是體育競賽。
  • 余瑞明2005年8月3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的投書表示:「我們平日在大多數的媒體上(尤其是電子媒體),不僅看不到重大國際事件的完整報導與事件背景的說明,……這不僅使得媒體的實際表現現代媒體閱聽人對於新聞報導的期待之間,仍存有很大的落差[3]。」
  • 李家同2006年9月21日《聯合報》的投書,舉達富為例,認為臺灣媒體欠缺國際觀[4]

資料來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