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紀實驗室
Advertisement

2007年12月6日,台灣團結聯盟(台聯)多位立法委員候選人聯合召開記者會公開批評,《自由時報》〈立委選情初探特別報導〉僅介紹國民黨民進黨的現任立委候選人,扼殺小黨生存空間。台聯台北縣第一選區立法委員候選人莊孟學批評:「這對選民及候選人都不公平。」莊孟學又說:「不能讓《自由時報》愛怎麼搞就怎麼搞!」台聯台北縣第九選區立法委員候選人周倪安說,該選區有六位候選人,但《自由時報》卻只挑其中兩位候選人來報導,完全看不到其他四個候選人,「有誤導讀者之嫌。」台聯台北巿第三選區立法委員候選人謝馥米說,台灣政治不是只有泛藍泛綠,《自由時報》的作法讓台灣的第三勢力消失了,也忽略了閱聽人的「知的權利」。謝馥米批評,《自由時報》的作法已經違反公平原則,更是打擊弱勢,「把利益擺第一,民粹優先」。台聯台北縣第四選區立法委員候選人鄭余豪說,報紙是私人產業,但也是社會公器與平台,希望《自由時報》能多給年輕一輩的候選人空間。他們當場撕毀《自由時報》2007年12月5日A疊,以示抗議。[1]他們也批評,這一、兩年來,《自由時報》扮演為執政黨(民進黨)擦脂抹粉的角色,毫不避諱地成為特定對象(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傳聲筒,打壓台聯及其他小黨的候選人,已經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2]他們要求,《自由時報》必須在三天內說明並道歉,否則他們將結合其他友黨及候選人發起「退報運動」,並癱瘓《自由時報》電話總機、電子信箱網站。對於台聯的抗議,《自由時報》編政組組長蘇宇暉說:「不予回應。」[3]

2007年12月17日,台聯四位立法委員候選人(莊孟學、鄭余豪、謝馥米、姚吉鴻)與客家黨主席溫錦泉率領70多名支持者,手持「慟!『自由』已死」標語與印有「自由時報靈位」六字的神主牌,到自由廣場大樓(《自由時報》總社)廣場進行「哀悼《自由》已死,為《自由》送終」活動,再次抗議《自由時報》淪為特定政黨打手、扼殺小黨生存空間,並呼籲民眾勿買《自由時報》。溫錦泉批評,《自由時報》完全沒有報導客家黨的消息。他們要求,《自由時報》必須在三天內回應,否則他們將發動更大規模抗議,不排除癱瘓《自由時報》電子信箱與電話總機。現場並公布《自由時報》「十大罪狀」,第一條罪狀是「第三勢力失聲!製造藍綠對立,忽略其他聲音」,第二條罪狀是「預設立場,傾斜藍綠對立,未善盡媒體第四權監督功能,淪為執政黨傳聲筒」,其他罪狀有「忽視閱聽人知的權利,未把關媒體分際」、「缺乏公平正義,打壓弱勢」、「利益擺第一,民粹優先」等;《自由時報》不予理會,同時報警驅離抗議群眾。[4]蘇宇暉同樣說:「不予回應。」[5]

參考資料及註釋[]

  1. 徐肇昌 攝,〈台聯立委參選人撕報抗議不公〉,中央通訊社,2007年12月6日
  2. 謝佳珍 台北2007年12月6日電,〈台聯參選人:自由時報失去媒體應有公正性〉,中央通訊社,2007年12月6日
  3. 張麗娜 台北報導,〈台聯抗議自由時報欺小黨 不滿只報導兩大黨 要求道歉否則退報〉,《蘋果日報》,2007年12月7日
  4. 姚盈如 文,中央社 圖,〈台聯抗議打壓 為《自由》送終〉,《中國時報》,2007年12月18日A4版
  5. 張麗娜 台北報導,〈小黨參選人 批《自由》淪打手〉,《蘋果日報》,2007年12月18日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