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時間(以下皆同)2009年11月28日下午,中華民國總統兼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車隊行駛國道南崁北上路段,因前導交通警察廣播要求內側車道用路人讓路,引起民怨。
2009年11月30日,《自由時報》頭版報導〈馬濫權霸道 趕助選逼民讓路〉,刊登模擬馬英九車隊在國道趕車情形的合成照片,右上角標示「路肩空空不走,卻與民爭道…」字樣,左下角標示「為模擬畫面,美編組合成」字樣,車隊中的警車以擴音器高喊「前面的,快讓開」。但是該照片出現實際路況不存在的路肩,引發爭議。同日上午,國家安全局副局長林成東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卸任與現任總統、副總統是特勤對象,特勤標準一致;馬英九不論兼任黨主席或其他身分,都還是總統,以總統身分處理。林成東說,不是總統要大家讓路,而是為了維護總統安全。總統在不定點的安全影響較大,讓車隊在行進中較能保護總統安全。同日上午,中華民國內政部部長江宜樺在立法院答詢時說,長期以來都是以同樣方式執行正副總統座車在國道時的勤務,但會檢討有關使用擴音器的部分。同日,內政部警政署署長王卓鈞說,道路警衛計畫行之有年,此次事件引起社會大眾廣泛討論,警政署將與特勤單位檢討,而執勤員警不會知道特勤對象行程是輔選或視察,一切根據執勤通知處理。同日上午,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在總統府內受訪時說,《自由時報》以合成照片方式表述新聞,是否脫離真實,是否違反新聞專業倫理,皆可由社會與媒體公評。同日,《自由時報》發言人蘇宇暉回應,該照片是以3張照片合成,分別是2009年6月與2009年11月28日的總統車隊照片及1張高速公路塞車底圖,與陳水扁車隊無關;蘇宇暉說,2009年11月30日刊登該照片時已強調為模擬畫面,並無誤導讀者,而且照片中車隊「經查證」就是馬英九的車隊;蘇宇暉強調,由於該事件是民眾爆料,為了凸顯當時狀況,《自由時報》才會使用合成照片模擬當時狀況;蘇宇暉又說,2009年11日29日晚上,《自由時報》記者問王郁琦為何不走路肩,王郁琦回答「因為『該路段』路肩較小,比較危險」。然而,該日《自由時報》頭版對折後,將印有「自由時報」四個大字的一面朝上,則「為模擬畫面,美編組合成」字樣必然朝下,讀者若不拿出來看,是看不到「為模擬畫面,美編組合成」字樣的。
2009年12月1日,王郁琦指出,該照片中的前導車車型是福特E350廂型車,總統座車車型是BMW 740,這是前總統陳水扁車隊的配置;而且,當時實際路況並無路肩,與該照片不符。同日,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局長陳子敬指出,事發的國道南崁44公里路段並無路肩。同日,《自由時報電子報》已撤除該照片。同日,對於蘇宇暉宣稱王郁琦曾經回答「王郁琦的回應是『該路段』路肩較小,比較危險」,王郁琦說,他那段話是說明總統車隊行駛國道時的一般性狀況,他從未說過「事發時車隊行經的『該路段』是路肩狹小」。同日,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邱毅諷刺,這已經不是《自由時報》第一次烏龍報導,《自由時報》卻不曾認錯,而此一事件「是最嚴重的腳尾飯事件」;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呂學樟也批評,這是特定媒體為了誤導視聽大眾而做的過度操作;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李俊毅說,《自由時報》用模擬照片表述新聞的行為不足取,《自由時報》顯然受到了《蘋果日報 (台灣)》網站的《動新聞》的不良影響,「《自由時報》應該對讀者、社會道歉。」同日,蘇宇暉回應,該照片已清楚註明「為模擬畫面,美編組合成」,而該照片的重點是凸顯警車用擴音器驅趕民眾車輛,「不知道還要我們說什麼」。同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胡幼偉說,普世的新聞價值是要求真,不能用想像;如果沒拍到事件當時的照片,可用文字描述;如果有拍到事件當時的照片,當然不必用合成照片,可見《自由時報》並未拍到事件當時的照片。胡幼偉建議《自由時報》更正,並對合成照片引起讀者的誤會表示歉意。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說,合成照片的作法相當於捏造、改變事實,新聞就是要把事實呈現出來,作假、合成都會讓媒體失去公信力。
2009年12月2日上午,前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蔡啟芳到台北看守所會見陳水扁,陳水扁針對前後任總統車隊配置問題發表3點聲明。同日下午,陳水扁並透過陳水扁辦公室發布新聞稿。陳水扁宣稱,在他的總統任期內,從未以廂型車為總統車隊前導車,王郁琦的說法與事實不符;陳水扁也說,過去總統車隊如果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塞車,高速公路警察局會隨機管制車流,引導車隊行駛路肩,絕對不會占用內車道並強力驅趕其他車輛;陳水扁並質疑,王郁琦為何可揭露總統維安勤務與車隊編組細節?同日,陳水扁辦公室主任劉導說,陳水扁認為王郁琦公然說謊,「明明是馬英九自己的車隊出包,卻硬要栽在他(陳水扁)身上」。同日,《自由時報》的報導與記者特稿批評:「王郁琦必須為其錯誤言行公開道歉;否則總統府發言人若挨告,恐怕會成為史上第一案例。……是不是陳水扁的車隊,總統府能僅憑官字兩個口改變事實嗎?一個避重就輕、轉移焦點、意圖粉飾,最終還信口開河的發言人,若不公開澄清道歉,必將要他負起應負的責任。」同日,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舉行「事實不容詭辯」記者會聲援《自由時報》,黨團總召蔡同榮與立法委員賴清德、立法委員葉宜津抨擊馬英九車隊霸道濫權,並宣稱「中山高速公路51公里處明明有路肩,總統府明顯說謊」。賴清德批評,總統府「連(馬英九)總統究竟在不在車上都不說清楚,甚至還想拉出陳(水扁)前總統掩護馬(英九)總統」,而且總統府對外的解釋疑點重重,王郁琦應該「下台謝罪」。同日,王郁琦回應,「沒有洩密的問題」,既然陳水扁辦公室已聲明該照片中的車隊並非陳水扁的車隊,那麼《自由時報》更應該說清楚該照片是如何拼湊出來的;王郁琦諷刺,他還沒有要求《自由時報》道歉,《自由時報》就先要求他道歉,他真不瞭解《自由時報》在想什麼。同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主任賴祥蔚批評,《自由時報》2007年12月17日D10版曾經刊登經變造的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接見台灣朝覲團代表的照片,將《聯合報》發行人王效蘭的影像加工消除,無論該照片是不是台灣法藍瓷提供的,該照片在當時即已引發爭議,《自由時報》應記取教訓;賴祥蔚諷刺,《自由時報》經常報導與批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中國共產黨的各種作法,但是變造照片就是共產黨過去最常用的方式,媒體應該自省。
2009年12月3日,邱毅諷刺,《自由時報》用假的模擬合成照製造頭版頭條新聞,又連吵這麼多天,被拆穿還在拗,不道歉還指責別人,又硬說是「發掘弊端,立意正確」,根本就是造假又欺騙讀者的媒體;邱毅也批評,當初王郁琦回應時「只要說不是馬總統車隊就好了」,結果王郁琦說的話被不斷炒作,王郁琦「實在太笨」。
2010年2月4日,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聯合發起〈維護新聞真實 抗議媒體誤用、濫用數位圖像〉連署,其聲明稿抨擊:「做為新聞媒體,新聞影像乃是具有公信力之訊息來源之一;新聞媒體若利用合成照片之高度擬真性,使讀者無法明確快速辨識出影像何處為合成,極可能導致讀者誤認其為真實影像。我們認為,此舉不僅扭曲新聞攝影的專業與倫理,也輕忽攝影記者的專業與養成機制,致使新聞影像的傳播失真,損害新聞影像的公信力與閱聽人之權益。」
資料來源[]
- 李明宗 台北2009年11月30日電,〈總統車隊爭議 江宜樺:檢討擴音器部分〉,中央通訊社,2009年11月30日
- 李佳霏 台北2009年12月1日電,〈府:自由時報合成照車隊 是扁非馬〉,中央通訊社,2009年12月1日
- 李佳霏 台北2009年12月1日電,〈府:自由時報合成照 陳水扁車隊〉,中央通訊社,2009年12月1日
- 黃慧敏 台北2009年12月1日電,〈學者:自由合成照報新聞 等於捏造事實〉,中央通訊社,2009年12月1日
- 林益世,〈自由時報造假後又刪除滅跡的合成照片(見圖)〉,《林益世blog》,2009年12月1日
- 政治中心 台北報導,〈自由時報刊登馬霸道的照片有假? 藍綠立委難得都批〉,《NOWnews》,2009年12月1日
- 王宗銘 綜合報導,〈馬車隊霸道?合成照爆爭議 王郁琦:沒說過當地路肩狹窄〉,《NOWnews》,2009年12月1日
- 胡經周,〈民進黨立院黨團抨擊馬英九車隊霸道濫權〉,《聯合影音網》,2009年12月2日
- 溫貴香 台北2009年12月2日電,〈陳水扁:8年總統 前導車從無箱型車〉,中央通訊社,2009年12月2日
- 李佳霏 台北2009年12月2日電,〈總統車隊合成照 總統府:自由時報應說明〉,中央通訊社,2009年12月2日
- 范凌嘉、林河名 台北報導,〈自由時報合成照 王郁琦:那是扁車〉,《聯合報》,2009年12月2日
- 林如昕 台北報導,〈自由:已註明合成〉,《中國時報》,2009年12月2日A2版
- 蘇聖怡、王姵雯、何哲欣 台北報導,〈刊合成照批馬 府槓《自由》〉,《蘋果日報 (台灣)》,2009年12月2日
- 張麗娜、晏明強、蘇聖怡 台北報導,〈馬挨轟「清算」親綠駕駛〉,《蘋果日報 (台灣)》,2009年12月3日
- 政治中心 綜合報導,〈到底誰說謊?總統府與自由開打 人在牢中的扁不忘參一腳〉,《NOWnews》,2009年12月3日
- 陳俍任 台北報導,〈照片合成一事 自由不再回應〉,《聯合報》,2009年12月3日
- 中時電子報 綜合報導,〈媒體槓發言人 邱毅:王郁琦太笨〉,《中時電子報》,2009年12月3日
-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連署】維護新聞真實 抗議媒體誤用、濫用數位圖像〉,《苦勞網》,2010年2月4日